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试析以符号保护为基础的…
关于以城市经济发展为主…
关于以城市经济发展为主…
试析以平遥古城为例浅谈…
浅论村镇规划建设中历史…
浅谈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
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
试论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
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再…
[萧放]中秋节的历史流传…
最新热门    
 
重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发展

时间:2010-9-4 11:04:04  来源:不详
灾害的科学研究,提高灾害预测、预报能力的研究;制定减灾规划,建设减灾示范工程;加强山地灾害的基础研究。
  3.1.2解决措施
  1)保护好文化遗产的环境,尽量避免干旱带来的岩石裂缝和地下水减少弓l起的地面沉降;2)洪涝灾害要从泄洪处开始治理尽量让洪水多渠道排泄,地下管网系统也要扩容,并加高防洪堡坎;3)做好地质勘查,在容易滑坡处加固护坡;4)提高抗震设计的强度。
  3.2改善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3.2.1改变城市发展模式
  1)2007年9月出台的《重庆市主城区组团隔离带规划》明确了各组团隔离带的范围及用地,并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逐条提出r强制性和指导性的空问管制要求;2)避开老城区建设新城区,并赋予各个新城区以合适的职能,完善其相应的各种配套设施,尽量减少新城区对老城区机理的影响及其依赖;3)对老城区进行有机更新,维持老城区的城市机理,保护比较完好的老街区整治、改善旧街区的环境与内外设施条件,减少由于设施老化引起的生活不便。

  3.2.2增强城市建设的地域文化特色
  1)弘扬“巴渝文化”精神,延续历史文脉古迹;2)以“陪都文化”为主体,保护重要的陪都遗迹;3)保护具有古老历史文化的重要历史地段、历史街道和历史街区;4)突出山水城市的景观特质保护以“一岛、两江、三谷、四脉”为特点的名城格局;5)建立展示和再现历史文化的博物馆、陈列馆系列;6)保护地方特色文化和保护发展民间传统工艺、风土民情、土特名产、风味小吃等其他非物质历史文化,并加强历史文化娱乐宣传、信息展示建设。
  3.2.3交通改造尊重旧城的肌理
  1)在保持旧城传统街道肌理的前提下,制定旧城的交通政策和道路网规划,形成与旧城保护相适应的综合交通体系;
  2)梳理旧城保护区内部交通:城市主要交通道路从旧城保护区外围线以外经过,并与保护外围区衔接;避免现代交通设施带来的建设性破坏;通过性交通可采用轨道交通与地面外围Ⅸ处的交通相接;合理增设旧城区内部传统街道的步行通道和步行区以及供休息的设施、绿化和场所。
  3.3给“过度的旅游”降温
  3.3.1减缓旅游拥塞
  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应在高度发展的旅游活动的背景环境下采取严格的占迹遗址及其环境的保护措施,并限定每日旅游人口数量、旅游地总人数以及定时定量进行相应的修缮。
  3.3.2限制建筑功能置换及人口置换
  历史文化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功能置换,历史文化建筑的置换形式有:博物馆,展览馆等;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置换形式有:商业。而这些功能置换引起相应的人口置换,原始居民大多迁出,因此历史信息遭到了变更和破坏。对此我们应根据情况进行合理的限制,保证历史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
  3.3.3限制性开发,加强乍态平衡建设
  制定合理的旅游开发,即以保护性利用为前提,严格执行遗产保护措施,整治错位开发,拆除超载开发,严禁破坏性开发,减少对历史文化遗产地人文与自然的生态环境破坏。
  3.4让科学技术服务于遗产保护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我们要让科学技术为历史文化遗产服务,尽量避免科学技术和历史文化遗产发牛冲突。
  3.4.1创建数字考占新理念
  如周公庙遗址的考古人员创建了“数字考古”新理念,首次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技术综合应用于大面积遗址考古的全过程。他们准确测量遗址地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