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汉代历史 >> 正文
西汉初疆域的困境
西汉三大渠系的建立
西汉边郡
西汉郡国
西汉时期的丝织业
西汉分封
西汉政府设置河西四郡的
西汉帝王世系表
西汉时期天文学 数学 的
东汉州部
最新热门    
 
西汉州部

时间:2010-11-16 23:32:31  来源:不详
历史 两汉一级政区。西汉武帝后设置的监察区称为部,俗称州。王莽改称州。东汉恢复西汉旧称。东汉时州部长官的权渐重,黄巾起义后州部遂逐步由监察区变成行政区。

西汉十四部秦时每郡设一个“监”,掌监察一郡吏治。汉初省郡监,地方吏治由丞相派遣史(僚佐)“分刺”(分区刺举),称“刺史”,没有常设的官员。其时全国只有六十多个郡,大部分在诸侯王统治之下,朝廷直辖的只有一小部分,所以这种制度行得通。景帝时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后,悉收诸侯王国的支郡属汉,又剥夺诸侯王的统治权,王国官吏由朝廷任命,从此,郡和国在实质上无复差别;武帝时除继续削减王国封地,增设了若干内郡外,又外事四夷,开疆拓土,在新扩展的疆土上增设了二十多个郡,至元封中全国共有九十多个郡,十八九个王国,合计约有一百一十多个郡国,都在朝廷直接统辖之下,监察不设常员的制度已不适用。至元封五年(前106),除近畿七郡以外,将全国一百零几个郡国分为十三部,每部置一刺史,掌刺察一部的官吏和强宗豪右,定为常制。十三部中有十一部采用了《禹贡》和《职方》里的州名,都叫做某州刺史部,因此习惯上又以一部为一州,合称十三州。征和四年(前89),又设置司隶校尉一职,掌察举京师百官和近畿七郡,从此全国连同十三州部共有十四个监察区。成帝元延四年(前9)省司隶校尉,绥和二年(前7)复置,改名司隶。绥和元年改刺史为牧,哀帝建平二年(前5)复为刺史,元寿二年(前1)复为牧。据此,除元延四年至绥和二年两年外,征和四年以后的西汉后期九十余年,一直维持着十四部的制度。

据《汉书·地理志》序文,十三州刺史部的名目为:冀州刺史部、兖州刺史部、青州刺史部、徐州刺史部、扬州刺史部、荆州刺史部、豫州刺史部、益州刺史部、凉州刺史部、幽州刺史部、并州刺史部、交趾刺史部、朔方刺史部。但是,以西汉末年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簿籍为据的《汉书·地理志》所载一百零三个郡国,在郡国下的注文里,却并没有“属朔方”的,连朔方郡也“属并州”;南海等郡注作“属交州”,不作“属交趾”,显然与《地理志》序文里的十三部不符。序文、注文哪个为准,证以班固之前东汉初年王隆的《汉官解诂》和班固以后东汉末年应劭的《汉官仪》所述及的十三部都与《汉志》序文相同,则序文为是。注文里的制度,是东汉时代的制度,错误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出于班固的疏忽,误以著书时的制度作为西汉制度;一是班固本无此注,而是东汉某一《汉书》读者根据当时制度所作的批注,被后世传抄者误作班固本注。

西汉十三刺史部是《汉志》序文中的十三部而不是注文中的州部,这对东汉学者而言是很清楚的。可是到了唐代,去汉已远,许多学者为《汉志》注文所惑,对这个问题产生了误解,终至得出错误的结论。误解如:

《晋书·地理志》承认朔方为一刺史部,又以朔方郡属并州。《汉书》颜师古注以为朔方刺史专察朔方一郡,不在十三州之限。杜佑《通典》以为“南置交趾”实际是初为交趾,后为交州;“北置朔方”,实际是初为朔方,后为并州。吕祖谦《大事记》以为凉州之地有凉州、朔方两刺史。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以为武帝初于近畿亦置一刺史,后改司隶校尉。

作出十三部系司隶和并、荆、扬、兖、豫、冀、幽、青、徐、益、交、凉十二州的错误结论,则始于《通典》,其后吕祖谦《大事记》、郑樵《通志》、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马端临《文献通考》、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等皆沿袭不改。甚至清代乾嘉时期一些考据学家,也还有信从此说的,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坫《新□注地理志》等。独清代考据学家全祖望《汉书地理志稽疑》能阐明西汉十三部应以序文所述为正,而司隶不在内;注文“乃东京之制”,唯谓朔方部领有河西五郡则误。钱大昕《廿二史考异》能指出西汉时“并与朔方各自为部”,却未能对西汉十三部作出全面说明。清末杨守敬《汉书地理志补校》、王先谦《汉书补注》采用了全氏正确的说法,也因袭了全氏的错误。

1934年顾颉刚发表《两汉州制考》一文,才详细地论证了西汉元封五年始置十三州刺史部应如《汉志》序文所述,征和四年增置司隶校尉部,此后共有十四部;《汉志》注文所依据的是东汉的制度;并纠正了全祖望以河西五郡为朔方领郡之误。西汉州部的问题至此便得到了完满解决,成为史学界公认的定论。

王莽十二州西汉末年平帝时,王莽秉政,元始五年(公元5),莽奏改十四部为十二州。这是因为《尚书·尧典》里有“肇十有二州”、“咨十有二牧”二语,王莽泥古,一切制度要以经义为本,所以对州部之制也要以经义更定。十二州名见于扬雄《十二州箴》:

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雍州幽州并州交州冀、兖、青、徐、扬、荆、豫、雍八州采用了《禹贡》的旧名,幽、并二州采用了《职方》的旧名,这十州除雍州外,其他九州也就是西汉的刺史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