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现代史 >> 正文
孙殿英赠宋美龄慈禧夜明
蒋介石、宋美龄夫妻二人
蒋介石日记披对宋美龄爱
宋美龄与美国特使威尔基
宋美龄在曼哈顿的最后3
宋美龄在美国最后的30年
基辛格推崇宋美龄新传:
宋美龄为何反对女性穿长
从历史转折点败下阵来 
宋美龄致信宋子文:先祖
最新热门    
 
宋美龄:抗战前三年苏联给予援助是英美的数倍

时间:2012-10-26 21:43:44  来源:不详

    本文摘自:《文史精华》2005年第12期 ,作者:杨耀健,原题:《抗战时期的中苏外交》

    初期关系

    由于政治和意识形态分歧,抗战前的中苏关系微妙。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苏联旗帜鲜明地声援中国抗战。7月13日《真理报》发表文章,14日,苏联外长李维诺夫接见中国大使蒋廷黻,表示愿意援华,国民政府开始加强对苏关系。8月21日,中苏两国代表在南京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这无疑是苏联对中国的重大道义支持。

    签约后,蒋介石派军委会参谋次长杨杰、中央执行委员张冲,以“实业考察团”名义赴莫斯科谈判苏联对华军事援助问题;1938年2月,又派孙科为特使赴苏,请求苏联援华。斯大林明确表态,“苏联愿始终相助”。2月7日,中苏签订《军事航空协定》。3月,苏联向中国提供第一笔长期贷款,用于购买苏联的武器装备。7月,苏联又第二次提供信用贷款。以上两笔贷款各为5000万美元。1939年6月13日,苏联人民对外贸易[注: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 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部长米高扬与孙科再次达成协议,签订了1.5亿贷款条约,一年后,苏联另外提供5000万美元。以上贷款,中国则以农矿产品作价偿还。1939年6月16日,中苏又签订了通商条约,发展两国的商务关系。

    苏联不仅从道义上、物资上支援中国抗战,还先后派遣军事顾问和志愿人员直接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据统计,1937年底至1939年夏,苏联派遣来华的军事顾问和专家达3365人。截至1939年底,苏联派出志愿空军飞行员计5个大队2000人和1000余架飞机。苏联志愿空军参加过保卫武汉、重庆、成都、兰州的空战,有200多位飞行员牺牲,其中包括轰炸机大队长库里申科和战斗机大队长拉赫曼诺夫等军官。

    第二次世界大战[注: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的全球性战争。战争最高潮时全球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有19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爆发后,苏联为加强自身的战备,对华军援逐渐减少。德军入侵波兰,苏联因“东方战线”问题被国联开除,中国代表弃权。苏联外长为此诘问中国代表,中国向苏联作了解释,并保证“如国联此后有制裁苏联之行动,中国必尽力打消之,使不成立”。中苏双方依旧友好往来。1940年5月,国民政府改派邵力子为驻苏大使,加强对苏工作,当年冬天苏援增多。截至1941年,苏联援华军火与贷款数,是英美两国之和的4.5倍。毛泽东说:“抗日战争以来,没有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政府真正援助我们,只有苏联是用了大量空军和物资援助了我们。”连一贯亲美的宋美龄也公开承认:“中国抗战3年来得自苏联之物资援助,实较自英美方面获得之总和多至数倍之多。”

    《日苏中立条约[注: 简介 1941年4月13日,日苏两国在莫斯科订立中立条约。 介绍 1940年7月,日本大本营与政府联席会议通过《时局处理要纲》,]》引发危机

    此后,中苏关系曾两度出现危机。

    第一次危机是1941年4月,苏联从自身利益出发,为避免与德国、日本同时作战,保障其远东地区的安全,与日本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

    《日苏中立条约》规定,缔约双方维持彼此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相互尊重对方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当缔约一方遭第三国军事攻击时,另一方保持中立。条约还附有一项《疆界宣言》,规定双方互相承认外蒙古和伪满洲国。这显然严重侵害了中国主权。

    4月15日,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宠惠奉命发表声明指出:苏日宣言“对中国绝对无效”,中国“决不能承认”。《中央日报》记者前往苏联驻华大使馆求见潘友新大使,潘友新托病不出。4月15日,中国驻苏大使邵力子拜访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莫洛托夫表示:“该约专为苏联保持和平,与中国无涉,谈判时亦未提及中国,不影响中国抗战。”19日,潘友新大使也向蒋介石说明:“日苏中立条约中,没有涉及任何中国问题.苏联对中国的政策与态度始终一贯,毫无改变。”18日,王宠惠外长向参政会留渝委员报告外交情况时,也证实了苏联援华的“西北运输现亦照常维持”,没有中断。

   于是,中国当局决定不恶化同苏联的关系,将两国关系维持在现有水平上,继续争取苏联对中国的援助。5月5日,根据中国的建议,苏联恢复了中断多时的连接重庆的阿拉木图至莫斯科段航空运输线。5月8日,孔祥熙与苏联大使潘友新就有关中苏物资交换问题进行谈判。外电评论:“此项谈判,紧接苏日中立协定之成立而进行,尤有意味,盖可使一般人相信苏日中立协定,并不影响苏联之援助中国。”

    新疆问题

    从太平洋战争[注: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偷袭美国设于太平洋珍珠港的海军所在地,同时轰炸英、美军队,发动了太平洋战争。美国和英国对日宣战。]爆发到1944年年底以前,中苏矛盾主要围绕所谓“新疆问题”而展开。

    抗战爆发以后,苏联对中国的军事援助都是通过新疆进行的。当时新疆处于军阀盛世才的控制之下,通过对盛世才的援助和控制,苏联获得了当地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控制权。正如苏联外交官阿·列道夫斯基所回忆的:“在伟大的卫国战争年代,苏联大量的食品绝大多数来自新疆。”

    为保持这种局面,苏联在新疆一直驻有军事机构。但是,1942年7月7日,一向标榜亲苏、联共、反帝的盛世才,眼看苏军在对德作战中形势不利,突然向蒋介石表示归顺,并于9月17日逮捕了在新疆协助工作的100多名中共干部。蒋介石立即派军队入新疆支持盛世才,并派宋美龄等人去迪化乌鲁木齐,称中央已派兵进驻西安、玉门,牵制在哈密的苏军,另将委派外交特派员赴新,将外交权收归中央,要求盛世才“肃清”在新疆的中共人员并通知苏军退出新疆。

    7月16日,蒋介石召见苏联大使潘友新,通告苏方今后凡有涉及新疆与苏方关系的事务,概由中国中央政府负责。10月24日,邵力子与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会谈,莫洛托夫表示:“在我国自斯大林与我以及所有参加政治生活之每一人,无不主张中苏两国之亲善。……中苏两国在历史上政治上之关系,须为良好。”同年12月11日,苏联大使潘友新向蒋介石递交了斯大林的信函。斯大林在信中指出,苏中两国人民的友谊,在过去的艰苦环境中处处都有表现,他相信这种友谊在今后定能继续巩固发展,在战后能奠定两国人民合作的基础,树立全世界永久之和平。他相信新疆问题不致影响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蒋介石探明苏联态度后,便想乘机取得对新疆的控制权。为此,他于1943年4月迫使苏军撤出哈密,同年6月派军队进驻哈密。而盛世才则秘密杀害了中共在新疆的领导干部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人。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盛世才“转向”是“国民政府自成立以来最大之成功”。

    国民党的反苏反共行径,遭到中共的严厉批驳,引起盟国的普遍关注。苏联政府通过驻华大使馆向蒋介石表示对国共关系的严重关切,苏联报刊也在几年来第一次发表了抨击国民党的文章。

    1944年3月,新疆哈萨克中少数分离主义分子胁迫部分居民逃往外蒙古,中国方面派兵追赶,遭到外蒙军队和飞机的袭击,中苏关系再度紧张。苏方宣称这是因为中国军队已进入外蒙境内,而中国方面却予以否认,并说明苏联飞机已越境袭击了承化和赤台。蒋介石向美国通报这件事,一再说这不是一件地方性的偶发事件,希望罗斯福予以注意。

    8月11日,反复无常的盛世才又在新疆逮捕国民党员200余人,致电蒋介石要求将他们撤换,并给斯大林打电报表示要“悔过自新”。蒋介石闻讯立即下令撤消新疆边防督办公署,调盛世才为农林部长,任命吴忠信为新疆省主席,同时指示吴忠信和驻苏大使馆参事刘泽荣向苏方表示友好。

    然而中苏关系并未因此而改善。同年11月12日,在苏联的支持下,伊犁成立了“东土耳其斯坦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与国民政府脱离了关系。“临时政府”主席伊力汗吐拉否认新疆是中国的一个省,称“东土耳其斯坦”是其祖国。他的错误说法遭到临时政府内的阿合买提江·卡斯米、阿布杜克里木·阿巴索夫等人的批评和反对。阿合买提江指出,新疆是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是新疆人民的祖国。阿巴索夫向人民和广大知识分子宣传中国共产党,赞颂中共的主张,认为新疆人民的斗争是中共领导的人民事业的一部分,要求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他们的观点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逐渐成为临时政府的领导核心。苏联驻新疆的主要外交官也认为伊犁政府宣布独立并不妥当,可是也有人表面不置可否,内心却另有主张。

    伊犁“临时政府”的成立使蒋介石左右为难。国民政府外交部向他建议:“关于新疆问题我们应针对苏方策略筹划应付方针。”外交部分析道:“新省少数民族,因我过去民族政策之错误,故易受苏方之诱惑,发生叛变,一旦事变发生,颇难收拾。为谋确保新省之安全须先安定少数民族,放弃过去一贯之高压政策,赋予自治政策,由我督导,增强省防。但必须避免刺激苏联,与苏联协商经济合作须以经济互助为前提,若借助于英美又易启苏联之猜忌,莫若顺水推舟,迎合苏联之意。”这样做,“一方既可达成我新省之建设,一方又可暂时稳定苏联对新之态度”。蒋介石认识到此事牵涉对苏外交的全局,指示不可轻动。吴忠信秉其旨意,一面宣抚地方,一面大讲敦睦外交,并请派青海国民党军队进入新疆,权充后盾。但是“新疆问题”并未得到缓解,它与外蒙古和唐努乌梁海[注: 阿尔泰诺尔乌梁海-阿尔泰诺尔乌梁海又译阿尔泰淖尔乌梁海、唐努乌梁海。地处外蒙古西北部,北靠萨彦岭,南抵唐努山,是位于两山之间的狭长地带,总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一样,成为中苏关系中的重大难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