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中国历史 >> 中国现代史 >> 正文
一生中相当关键的一步 
萧克逝世前已和病魔战斗
萧克:党内要提倡讲真话
萧克:从“反教条主义”
最新热门    
 
萧克忆井冈山运粮:林彪是不参加的两个人之一

时间:2012-12-14 12:40:30  来源:不详

本文摘自《萧克回忆录》,作者:萧克,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经过一系列[注: 一系列 拼音: 解释: 1.犹言一连串。-yixilie]战斗,我们克服了8月失败给井冈山根据地造成的困难,重新打开了湘赣边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尤其令人鼓舞的是,这个时期,有两支国民党的部队起义参加了红军,一支是毕占云领导的,有100多人;另一支是张威领导的,有八九十人。这两支部队起义,对我们影响很大。大家觉得在这么艰苦的情况下还有国民党军队倒戈参加红军,说明我们不孤立,我们的事业有希望。

    打永新回来后,我调28团2营当党代表和党委书记。营长是王展程,湖南石门人,黄埔四期学生。也是在这时,我们听到了敌人要来“会剿”的消息。为了长期守山,特委决定发动军民往山上运粮。井冈山上有些稻田,但产粮不多,部队在山上住久了,吃饭就成大问题,因此要守山就得大量储备粮食。宁冈是产粮区,古城新城一带粮食也多,军队和地方分了工,农民把粮食送到大垅、茅坪、柏露等村,部队转运上山。当时叫做挑谷子。全军上下除了病、伤残外,都去挑粮。我印象中,28团只有两个干部没有参加,一个是林彪,因为身体不好;一个是周子昆,脚上负伤。WWW.lsQN.cn朱德军长同我们一样,每天步行几十里,用扁担挑粮上山。

    朱德军长威信高,一方面因为他善于指挥打仗,另一方面也由于他与士兵同甘共苦。出身于农民家庭的朱军长,虽然当过滇军的旅长,还留过洋,但始终保持着农民的忠厚、朴实和勤劳。闲暇时,他帮助老乡犁田和耙田。

    干得熟练,就这一点,也使他与老乡和许多农民出身的红军官兵亲近了许多。

    朱德性格谦和,与他接触也比较容易。那时他的夫人是伍若兰,这是一位有文化的革命知识分子,她在湘南起义时是耒阳县委较得力的常委,湘南起义时朱德率部队到耒阳,与她一道工作,颇有好感,县委一些人开玩笑,说他俩很般配,一来二去,他们真的结为伴侣了。在井冈山时,我们常拿这事讲笑话,我还写了一首打油诗,记得其中有两句是“朱伍才貌正相当,邂逅相逢于耒阳……”。我用小毛笔把诗写在石灰墙上,张际春看到了,说:

    “你真是,玩笑开开可以,怎么还写到墙上?”我一听,也觉得不好,伸伸舌头,赶紧擦掉。

    大家努力挑谷子上山,是抱定了与井冈山共存亡的思想。我们相信井冈山可以守住,因为井冈山有五大哨口黄洋界就是其中之一,每个哨口都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势,口子上放一两个连,敌人千军万马也难进来。

    12月上中旬,井冈山上粮食准备得差不多了,这时彭德怀[注: 彭德怀(1898-1974),原名彭德华。湖南省湘潭县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和滕代远率红5军来井冈山。我们在新城开了一个联欢大会,4军、5军和新起义的两个部队及地方干部、老百姓都到了,好多人。主席台的柱子上贴了一副对子,据说是陈毅写的,上首是:“在新城,演新剧,欢迎新同志,打倒新军阀”,下首记不得了。这个上联写得很有意思,用了四个新字,把整个形势和任务,都描绘出来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