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中国历史 >> 中国现代史 >> 正文
古代盗墓贼两派:南派“
1956年梅兰芳访日被台特
1976:我负责的“四人帮
张学良与日本的杀子之恨
罕见照:1957年毛泽东访
1921年毛泽东断言共产党
史海:1949年毛泽东当选
“宋美龄旋风”:1943年
梁启超为何称1848年为欧
1931年红军闽西根据地司
最新热门    
 
1999年大地震催生出台湾“新校园运动”

时间:2013-05-02 13:17:20  来源:不详

  

  新校园运动成果之一:台中市仁美国民小学剪影。

  校舍重建与“新校园运动”:“9·21”大地震给台湾的一堂课

  1999年9月21日深夜1时47分,台湾发生了里氏7.3的大地震,震中位于台湾中部的南投县境内,震源深度8.0公里。造成2415人死亡,51711间和53768间房屋全倒与半倒。这是台湾二战后生命财产损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台湾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汇之处,地震是台湾的宿命。www.LsQn.Cn“9·21”大地震后至今,6级以上的地震又发生了9次。当地震来临之时,如何尽量减少生命损失,公私部门大有可为,包括但不限于抗震建筑、早期预警和防震教育等。

  就校舍而言,该重建的重建,该加固的加固,以提高抗震性能,也就摆上了日程。“9·21”大地震,全台湾有1546所学校受到不同程度的毁损,其中多数分布在乡下的293所严重毁损,需要重建,“新校园运动”也就应运而生。震后,台湾当局建立了包括1.1万余座校舍资料的数据库。经评估,有相当一部分校舍不合格,需要加固。

  这么多的校舍重建与加固工作,固然和本次地震的破坏性有关,但亦可找到人为因素,可追溯到台湾1970年代要求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量的中小学校舍就是那时建立的,政府官员必然利用这样大兴土木的机会寻租,当时校舍用的混凝土,质量上普遍不过关,不能达到抗震的要求。这些校舍,建筑风格也非常单调,常见为“一”、“ㄇ”或“口”型布局,沿中轴线对称,配置衙门似的门厅和政治铜像及口号。“9·21”大地震来了,二三十年前的欠债就连本带利一起算了。

  需要重建的校园为293个。2000年3月,“教育部[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教育事业和语言文字工作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共有19个司局组成,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教育部。]”公布在校园重建中政府与民间的分工。将校园划分为四组:第一组为重建金额达5000万新台币以上或金额在5000万新台币以下但整个校园需要重建的学校,由“教育部”委托“内政部[注: 内政部为中华民国全国内政行政事务的最高主管机关。其业务范围相当广泛,涵括人口、土地、营建、役政、宗教、社会福利、地方制度、社会治安、灾害防救等,故又有“天下第一部”之称[1]。]营建署”代办,共41所。第二组为由“教育部”委托已经中标选定的亚新顾问公司管理的项目,共22所。这些都是由“中央财政”出钱的。第三组为地方县市政府自办重建,共122所。

  第四组为51个民间团体认养自办重建,共108所。民间团体认领的学校超过了1/3,其中民间团体慈济认领了51所学校,可见民间的公益热情有多高。而且,当这个划分方案公布之时,民间认养的学校重建工作早已大规模展开,但“教育部”直接主管的学校重建中尚没有一所启动。这一快一慢,足见谁重建的效率高、干劲足。

  2000年5月,台湾民间团体更进一步提出“新校园运动”,希冀以更高更好的理念来推动灾区校舍建设,这一口号立即被台湾“教育部”采纳。并提出四大目标,包括:让重建的校园成为人性化校园、把开放教育等教改理念融合进去、校园要展现社区特色以强化与社区的纽带及助力公共建筑营造新气象等。

  “新校园运动”还提出确保安全健康舒适的环境并注意无障碍设计、落实高效能且符合功能的教学环境及营建可供作小区终身学习及景观地标的核心设施等八大原则。撇开漂亮的辞藻,可以看出,抗震是实实在在的关切,但关切的内容远远超出了抗震与重建,把学校变成“景观地标”更是将学校的定位远远超出了功能性。

  在“新校园运动”采纳后,当时的台湾“教育部长”特地给台湾的建筑师们发出一封热情洋溢的公开信。该信称在“9·21”大地震中如此多的公共建筑损毁,“几可视之为‘国耻’”,而其中学校损毁的严重程度“更是令人心痛”。敢于揭自己的盖子,值得赞。

  该信接着说:“我们提出新校园运动将作为灾校重建的主轴,期望整合公私部门的力量来推动重建……新校园运动不仅要让重建的校园达到安全、美观与实用等基本要求,更要在重建过程中推动一系列[注: 一系列 拼音: 解释: 1.犹言一连串。-yixilie]校园经营实验计划,鼓励学校与社区合作,共同探索新的校园经理模式……我们坚信,这样的新校园运动不仅是灾区重建、洗刷国耻的一环,更将成为未来台湾其他地区校园改造的新基准”。公开信希望公私部门一起参与,尊重民间团体的活力。

  最后,该信还特别保证要改正过往公共工程项目的种种弊病:“在执行上往往缺乏整体规划观念,加上设计费率低、规划设计时间紧迫、行政手续繁杂,优秀的设计师通常不愿参与,设计品质因而低落并造成恶性环境”,呼吁优秀的建筑师加入以消除这些弊病。

  后面的故事很简单。许多优秀的建筑师纷纷报名。在震后至2002年的三年多时间里,新校园运动就创造出四十多所抗震性能更好且各具特色的新校园。被毁损的是旧校舍,得到的是新校园,不仅仅是硬件上的升级,更是软件、内涵与理念上的更新。是起于重建,但并没有止步于重建。

  而且,这一运动并没有随校舍重建工作的结束而烟消云散。反而历久而弥新,其宣示的理念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2003年以后,新校园运动推向全台湾,一是通过“降低国民中小学班级学生人数计划”中增建教室工程的机会,将新校园运动的理念与经验推广到了灾区以外的其他县市;一是通过“永续校园改造计划”,鼓励更多小规模的校园环境改造。尤其是2004年开始的“国民中小学老旧校舍改建计划”,涉及的学校数目更多,影响范围更大。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