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其他古史 >> 正文
雪茄史:肯尼迪对古巴禁
1920年毛泽东在上海
辉煌60年:国家财政收入
中国30年最大变化是每个
台媒看大陆60年:官员形
90年前北京整修前门轶事
人类祖母亮相泛非文化节
60年语文教材变迁:从政
70年代伊朗:曾经的开放
《梁祝》穿越50年岁月:
最新热门    
 
20年代北大学生抵制征收讲义费包围校长

时间:2009-8-24 15:08:13  来源:网易历史
历史背后———政学两界的人和事》  张耀杰/著  广西示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发生在1922年的北京大学讲义风潮,只是北大校史上不大不小的一个插曲,它所牵涉的,却是中国现代史上颇为重要的一些人物:蔡培、胡适、蒋梦麟、李大钊、鲁迅、周作人、钱玄同,顾孟余、谭熙鸿、陈惺农、杨廉、黄日葵、冯省三……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笔者试图回过头来对这一事件作一番重新解读和再度梳理。

北大讲义风潮的爆发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专门谈到讲义问题:“予到校视事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兹所计划者二事:一曰改良讲义。诸君既研究高深学问,自与中学、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员讲授,尤赖一己潜修。以后所印讲义,只列提纲,细微末节,以及精旨奥义,或讲师口授,或自行参考学有心得,能裨实用。二曰添购书籍。……”

1918年9月20日,时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的陈独秀,在开学典礼上更加确地提出“废讲义”的建议,理由是:“讲义本不足以尽学理,而学者恃有讲义,或者惰于听讲。”只是由于北大当时的欠薪欠费现象并不严重,“废讲义”之事才没有被列入议事日程。

有关资料显示:由于北京大学是全国第一所也是当时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国立大学,北京政府教育部每月足额拨付经费75万元,校方对学生也尽量补贴,当年的北大学生每人每学期只缴纳10元钱学费,比其他私立大学和教会大学———如燕京大学学费55元———要低得多。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高等教育从北京大学开始走向平民化,无论学生来自天南海北或城市乡村,只要考试合格就可以被录取,北大校园里也因此出现了许多穷学生。1917年蔡元培任校长后,又极力提倡“教授治校”的民主理念,学校重大事务一概由教授会和评议会投票决定。兼容并包的北京大学一时间生机勃勃,蒸蒸日上。

只可惜好景不长。到了1922年,北大各高校的欠费欠薪现象已经非常严重,国立八校教职员为此专门选举代表组成联席会议,负责向中央政府交涉索薪事宜。9月11日,国立八校校长因教育经费没有着落,共同发表辞职宣言,北大校长蔡元培还以个人名义另行发表《蔡元培启事》:“自九月十一日起,元培与国立北京大学脱离关系,凡北大一时不能停止之事务,概请蒋梦麟总务长酌量办理,俟政府派定继任校长,即由蒋总务长克期交代。”

北大教务长胡适,在1922年9月11日的日记中,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今天上午八校校长会议,多数还是要和学校脱离关系。蔡先生劝阻不住,就全体辞职了。王家驹(专)、李建勋(北高师)主张最力;他们大概还想唱唱戏,我们也只好洗耳等着!”

1922年9月21日,蔡元培领衔与许寿裳、李建勋、周颂声、王家驹、吴宗栻、俞同奎、郑锦联名发表《北京国立八校校务讨论会启事》:“前因经费积欠五个月以上,迭经呼吁,未有效果,除呈请辞职外,曾宣言不负责任,兹已由政府拨给两个月费,并允于本月三十号以前,再发半个月,敝会同人为尊重学生学业起见,不得不勉力维持,亟图开学。自本月二十一日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