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失街亭后潜逃 历史上马
诸葛亮火烧新野属杜撰:
“民国产婆”赵凤昌 南
毛泽东巧用孙子兵法三败
蜀国微妙关系:诸葛亮为
陕西勉县面向海内外征集
周恩来曾叛变? 女诸葛回
任人唯亲 穷兵黩武 细数
诸葛亮两情结惹祸 酿成
一个丑陋的女人为何能够
最新热门    
 
诸葛亮培养接班人的缺陷与蜀汉政权的存亡

时间:2009-10-27 10:20:29  来源::《探索与争鸣》2007年第10期
大权完全掌握在姜维手中。姜维完全采取诸葛亮以攻为守的方针,不顾蜀国国力,“玩众黩旅”,频繁发动对曹魏的战争。姜维连续三年对曹魏用兵,虽有小胜,但都因粮食运输困难,不得不撤军。此后,姜维对曹魏用兵,屡屡受挫,至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姜维“累年攻战,功绩不立,而宦官黄皓等弄权於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比,而皓阴欲废维树宇。维亦疑之。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

景耀六年,曹魏大举伐蜀,姜维分兵于汉中等地拒敌,此前姜维所犯的一个严重战略错误在此时显现出恶果。《三国志·姜维传》记载:

初,先主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及兴势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维建议,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適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且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於是令督汉中胡济卻住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又於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皆立围守。

魏延的“实兵诸围”战术,乃以重兵拒来敌于国门之外,敌遇不利便撤退,以蜀汉在三国之中的弱势地位及汉中的地理形势,这是最符合蜀汉国情的防御方法。姜维采用的重点防御,辅以坚壁清野的方法,从战术上来说没有任何问题,当初曹操正是采取此种战术,舍庐江、九江一带而仅以大将张辽、李典等人重兵驻守合肥,才有了“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的大胜。但是从实际情况看,曹操当时忙于汉中战事,而襄阳、宛城等荆州重镇作为许昌的南大门,必须有重兵把守,曹操无法三线兼顾。同时,淮南前线距曹操集团的统治中心较远,孙权即使突破此线也无法直接威胁曹操的统治,即使如此,曹操还是派了张辽、李典、乐进三员大将固守合肥,并且亲自部署具体作战计划,以确保万无一失。反观蜀汉,汉中是蜀汉的门户,若汉中有失,曹魏军队便可长驱直入,威胁成都。在此情况下,作为军事指挥者的姜维,理应集中兵力,稳守汉中,不宜分兵围守。姜维命令汉中太守胡济退到梓橦郡北部的狄道,使护军蒋斌、监军王含守汉、乐二城,总管汉中防务,另外还在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皆立围守,其原意是自己镇守沓中,汉中、沓中两大益州门户唇齿相依,互为犄角,却未曾料到关口守将蒋舒开城出降,魏军“长驱而前”,汉中丢失,姜维只好放弃沓中,回守剑阁。

姜维以魏延的“实兵诸围”战术“不获大利”,改用重点防御,辅以坚壁清野的战术,不料弄巧成拙,丢掉了整个汉中。但此时并不是无路可走,姜维退守剑阁以重兵御敌,钟会“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然而,此时另外一个让姜维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邓艾偷渡阴平,江油守将马邈投降资敌,诸葛瞻没有拒守绵竹,反而与邓艾交战,战死沙场,后主刘禅降于邓艾。姜维的努力化为泡影。后来虽然诈降劝诱钟会叛乱,最终还是兵败身亡,只落了个“时蜀官属皆天下英俊,无出维右”的英名。

试想一下,倘若姜维不改变魏延的“实兵诸围”战术,拒魏军于汉中门外,虽然最终无法改变蜀汉因国小民弱而必然衰亡的总趋势,但也决不至于在手握重兵的情况下不得已而投降,导致蜀汉迅速灭亡。蒋舒、马邈的投降虽然无法预料,但作为蜀汉军队的指挥者,为“获大利”而改变实施多年的防御体系,却未能进行最周密的考虑,姜维确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蒋琬、费祎以及军事接班人姜维,先后苦心经营了近30年,蜀汉政权还是无法摆脱最先灭亡的命运。三人虽然皆是一时之人杰,但与曹魏、东吴的司马氏兄弟及陆抗等人相比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蒋琬、费祎只能“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却不顾蜀国国力,九次北伐,并在关键时刻战略战术方面犯下致命错误,加速了蜀国的灭亡。

为何诸葛亮亲手培养的接班人会导致如此局面?究其原因,在于诸葛亮的集权心理。诸葛亮执掌蜀汉军政大权,“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最终积劳成疾,病死军中。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已成为后世称颂的楷模。然而,过多地掌握权力却导致自己的下属无法得到锻炼的机会。蒋琬、费祎在诸葛亮在世之时,更多的角色是后勤和参谋,而军事接班人姜维更是未曾独立带兵打过仗。对权力的过分热衷使诸葛亮“事必亲恭”,而“事必亲恭”反映出的是诸葛亮举轻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