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毛泽东与蒋介石孙辈孙中
毛泽东与蒋介石孙辈孙中
蒋介石在日记中反省:一
蒋介石谋士陈布雷自杀之
揭秘《蒋介石日记》里神
1933年谁替蒋介石来测量
蒋介石为抗日阵亡将士签
困扰蒋介石10余年之久的
蒋介石在雅尔塔协定前后
国共三次夭折密谈:蒋介
最新热门    
 
蒋介石日记:深悔与孔祥熙这等庸人共理国事

时间:2009-11-18 11:19:55  来源::《同舟共进》 2008年第8期 作者:杨天石一笔天文数字的

 本文摘自:《同舟共进》 2008年第8期 作者:杨天石

一笔天文数字的国家巨款巧妙地成为国库局少数“同人”的囊中财富,对于这样一个损公肥私的签呈,身为中央银行总裁的孔祥熙居然批了一个“可” 字……社会“反孔”情绪日趋强烈,蒋介石不得不考虑“换马”。但孔是蒋的姻亲,有霭龄、美龄“护孔”,“换马”谈何容易。此事竟使得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苦痛极矣”……

孔祥熙等贪污美金公债券逾千万

发行公债是吸收社会资金,解决国家财政急需的重要办法。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第5个年头。国民政府为解决日益膨胀的财政需要,用美国对华 5亿贷款中的1亿元作为基金,在西南、西北地区发行“同盟胜利美金公债”,每元折合国币20元。人民以国币购买,待抗战胜利后兑还美元。当时宣传称:“公债以美元为基金,本固息厚,稳如泰山;国人踊跃认购。功在国家,利在自己。”其手续是,蒋介石以全国节约建国储蓄劝储委员会主席名义,致函各省分会主任委员(省主席兼)、副主任委员(财政厅长兼),转令各市县劝储支会正副主委,按规定指标向各阶层摊派,照比率折缴国币,上解省劝储分会,向中央银行分行兑换美金公债券。实际上,由国民政府财政部交中央银行国库局分发各地银行销售。

同盟胜利美金公债(以下简称美券)虽有美金作底,但各地人民均采取多购不如少购,少购不如不购的消极态度,发行情况并不很好。至1943年秋末,全国实际售出还不到预定计划之半,约4300万美元。已购之人也不很相信将来会兑还美金,因此大多在购得后即转手求脱。在黑市上,美券一元仅值国币 17~18元。但是,其后由于通货膨胀,国币贬值,美券的价值逐渐提升,由美券一元可值国币30元发展至可值273元。

由于美券价格持续上涨,身为行政院副院长、财政部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的孔祥熙,于1943年10月9日致函蒋介石,以“顾全政府之信誉 ”,“如不筹维办法,将来再请援助恐有妨碍”为由,申请于10月15日结束美金公债的发售。他向蒋表示,“当督促行局主管人员妥为办理,以期早日完成 ”。(孔祥熙致蒋介石函,台北国史馆藏)届期,财政部密函国库局,命令立即停止销售美券,各地尚未售出的美券,全数由中央银行业务局购进,上缴国库。

按道理,美金公债在销售一段时期后停止销售,并无不可。但是,当时的国库局局长吕咸却从中看到机会,企图乘机舞弊,损公肥己。他于1944 年1月命债券科科长熊国清代拟了一个签呈,中称:“查该项美券销售余额,为数不贷,拟请特准所属职员,按照官价购进,用副国家吸收游资原旨,并以调剂同人战时生活。”这份签呈写得冠冕堂皇,似乎既符合国家发行公债的目的,而且照顾到国库局员工的利益。但是,当时美券一元的最高市价已经飞涨到国币250元,而国库局的同人却仍可以20元的低价购得;尚未售出的美券5千余万元,其市价将达125亿国币。按照吕咸的办法,这一笔天文数字的巨款就可以成为国库局少数“同人”的囊中财富。对于这样一个损公肥私的签呈,身为中央银行总裁的孔祥熙居然批了一个“可”字,并且加盖了“中央银行总裁”的官章。(据曾任孔祥熙官邸秘书处秘书、后任国库局局长的夏晋熊称:“国库局长吕咸看到郭(景琨)被捕,坐立不安,因为发给国库局职员这笔美金公债,孔只是口头同意,没有证据,等孔一回国,吕咸写了个倒填年月的签呈,恳求孔补批。孔居然也照补。”见《在孔祥熙官邸的见闻》,《孔祥熙其人其事》,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

事实上,“调剂同人战时生活”也仍然是一句掩人耳目的官话。据后来在国民参政会上提案揭发的参政员陈赓雅说:吕咸取得合法手续后,于 1944年2月首先孝敬孔祥熙美金公债券350万元,其后,又用以票换票、买空卖空的办法贪污美券近800万元。两项合计,共1150余万元,折合国币约 26.47亿元。(陈赓雅《孔祥熙鲸吞美金公债的内幕》,《中华文史资料文库》(14),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年版)

国库局同人检举,蒋介石开始密查

俗话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孔祥熙、吕咸等人如此明目张胆地舞弊、贪污,自然不能做得天衣无缝,船过无痕。1945年春,国库局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