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从同盟会会员到新政协会
邓颖超与庐山妇女谈话会
走进新时期——忆“全国
蒋介石庐山私议毛泽东
水静自述:我陪贺子珍上
杨尚昆谈庐山会议
邓小平出席联合国特别会
毛泽东贺子珍离婚后曾在
回眸:周恩来与第一届人
1959年庐山会议的风风雨
最新热门    
 
庐山会议万言书与彭

时间:2009-11-24 12:05:42  来源::《百年潮》2005年第11期 作者:朱开印1956年3月我
露对苏联的反感情绪,对赫鲁晓夫太不礼貌了,……”

尽管我再三表明我没什么可说的,但那次揭发批判会还是安排了我发言。我总得说点什么才能对付了那一关呀!于是,我说了,彭德怀同志爱给服务人员送礼,到后来我的礼品送完了,只好当面答应他,过后拍屁股就走,我们没带那么多东西,怎么送?……

“阳奉阴违”!没想到已经到了受揭发批判位置上的彭总居然还向我拍桌子发火。“朱开印,你不执行我的指示是不对的。没带那么多礼品,为什么不请示报告?可以叫大使馆想办法嘛!……”他的威风不倒!我心里真想对他说:“我的老总啊,你就忍耐点吧!难道你听不出来,我这不是没话找话么?”

会下,有人追问过我,问得很细,两个月出访哪天到哪,见什么人,什么人在场,谈什么,连每次宴会的座次都叫我一一回忆……我不认为问我的人都是为了加害彭总,也许更多的人是为了搞清事实。我自己不也去问过别人么?

他们也问过:“彭德怀和张闻天在飞机上谈了什么?”

张闻天同志曾和我们同机由莫斯科去华沙,他是作为中国派出的观察员去参加华沙条约一次会议的。

我说:“他和彭德怀坐在一等舱,谈什么我不知道。就是我和他们坐在一起,我也不会去注意两位领导人的谈话呀!”

还问过:“彭怎么去参加华沙条约招待会的?”

我说:“当时我们正在华沙,人家邀请,又请示了国内同意他才去的。”

“会上有人喊彭德怀乌拉?”

“没有。只喊过毛泽东乌拉!中国乌拉!但彭德怀在那里很受欢迎,大家都向他敬酒,表示敬意,还有请他签名的,照相机都对着他,他成了招待会中心,比某些参加招待会的国家元首还突出……”

“听说他抱着外国女孩子亲嘴……”

“有这事。是外国的小女孩子,也有小男孩,几岁,喊他彭爷爷,要他抱,他亲过他们。大点的姑娘也有围上来要拥抱亲吻他的,他连连摆手,说‘中国人没有这个规矩’……”

到了“文化大革命”初期,有人想打倒我,重要的罪状就是“包庇彭德怀,是他里通外国的牵线人,还知情不报……”八个人的专案组断断续续反反复复审我。那手段方式可就不同于前回了。

“朱开印,彭德怀里通外国的罪行已经是铁证如山了,现在不是叫你揭发什么,而是你自己选择什么道路的问题,想死还是要活的问题……”

“你们不会有什么铁证!连我都不知道,你们从哪找?除非伪造!”

硬的他们来过了,多日无效,又来软的,启发性的:“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向伟大领袖、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发起突然袭击,你不认为和他在此前不久访问苏联、东欧有关?你不感到外国人对他狂热的吹捧颂扬其实就是对他作某种暗示与鼓动?”

我只回答了“我没感到”。

“朱开印,你做外交工作多年了,难道看不出那次访问有点特别,在时机选择上,对象上,他所作出的姿态上……?”

“这个,我看出了,那次出访增加了我们和东欧各国的了解与友谊,彭德怀去的时机,访问对象与目的不是他自己选择的,但作用是特别的。特别在志愿军打出国威,使东欧人民特别信服中国,彭德怀也就特别受欢迎,受爱戴,并不是他个人有什么特别了不起!”

他们骂咧咧地:“你牛头不对马嘴!”又问:“在阿尔巴尼亚,彭德怀和赫鲁晓夫笑过没有?”

我说:“招待会上,大家都和和气气,笑哈哈的,他总不能哭吧?”

“你他妈和我们玩外交辞令!”

我说:“你们不配!你们什么都不懂,我没必要和你们玩外交辞令!”

……

今天,我说起这段,不是我要翻什么人的老帐,不是我想表功。而是我觉得彭总虽然平反了,这“里通外国”的罪名也不攻自破。但这个谣言造的时间太久,传播得也很广——不是在彭总平反后,还有人写文章说是彭德怀干扰了党中央纠正“大跃进”的错误,彭德怀的问题背景很复杂吗?其实也就是重复这个谣言。而我们的一般同志毕竟很少接触外事工作,是不是有人会这么想:彭老总的意见是正确的,但也许是苏联人在背后撑腰他才敢站出来的吧?我作为当时国防部外事方面的一个负责人,作为彭总在庐山会议前夕出访苏联东欧的一个负责联络和日程安排的工作人员,觉得如果不说出我所了解的事实,我是对不起彭总的,到见马克思那天我也会感到遗憾,我将死不瞑目!

当年的彭总就是“打而不倒”的,今天他依然活在我们亿万人民心里!

上一页  [1] [2] [3] [4] [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