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重庆杨虎城囚禁地景点对
杨虎城日记披露回国内幕
宋子文日记揭秘 张学良
表面宽厚暗谋杀机:蒋介
杨虎城之子:为父亲移灵
杨虎城之女要求国民党为
杨虎城17路军中条山抗日
档案解密西安事变后杨虎
杨虎城卫兵口述--我亲历
是谁杀害了杨虎城和小萝
最新热门    
 
杨虎城平反碰壁,彰显国共史观差异

时间:2009-11-30 13:57:14  来源:不详
恰就是蒋介石处事为人有时候所表现出来的一个特点,或者叫弱点。当然,蒋并不是所有条件都严格遵守了。像改组政府就没做。有些东西他当时那种情况下其实也是做不成的,他也不能做。而且你把这个条件一公布,他就更受牵制了,有的事情即使能做反而也不能做了。这个道理很简单。

4、撤出东北并非没放一枪

记者:前一段流传一种说法,好象是从李敖开始,认为张学良放弃东北不抵抗,是蒋介石下的令。但现在史学界已经把这个案子给翻过来了。

杨奎松:张学良自己就否定了。指挥当然是他自己指挥的。蒋介石当时没有什么专门的密令。

但是问题不在这。问题在于,当时的情况下,无论张学良还是蒋介石,在这个事件之前,都讲过类似的话:不能够抵抗,不能够挑动跟日本之间的冲突。因为你挑动的话,关东军马上就能够占领东北。他们对冲突的结果都很清楚,所以内心都知道即使日本挑衅也一定不能够打,要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张和蒋在这点上是共同的,各种各样的文件电报在这之前就有。

记者:这是不是不意味着,当日军真的对东北进行占领时,也不抵抗?

杨奎松:这就要具体分析了。张学良后来讲过,他当时的问题是没有想到日本军会借着一个沈阳的局部冲突乘机大规模的占领整个东北,他开始认为是个局部的事件。东北这样的局部性事件多了。包括前面发生的好几起事件,像过去万宝山、中村事件等,都是局部性的。

记者:但是等到东北军撤出东北,是不是基本上也没有放一枪?

杨奎松:也不能那么说。后来马占山部在黑龙江不就抵抗过吗?但第一,东北军的作战能力肯定不行,第二因为张学良也害怕硬拼会把整个东北军全部牺牲掉。张学良毕竟还是一介军阀,在当时中国的情形就是这样的,如果你没有部队你就一钱不值了,如果还有较多的本钱,万一日本在当时国联的干预下撤回到南满铁路附近去呢,他不就又可以想回东北去了吗?第三,因为他早就归顺了中央,东北丢了也不是他东北人自己的事,是整个中国的事,因此他也一直寄希望想让中央帮助他,中央当时也一直在向国联控告,国联也一直在压日本撤军。这也是他不愿意东北军自己去打的一个原因。

5、西安事变前,蒋介石抗日是肯定的

记者;那么在西安事变之前蒋介石对日的思路是什么?可以说他不抵抗吗?

杨奎松:也不是,蒋介石其实一直在暗中准备抵抗。这是肯定的,他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问题是无论是九一八事变之前,还是之后,中国其实都没有能够真正统一起来,南京中央政府一直在和各种分裂、分立势力打内战。九一八前后光是分裂的中央政府和分立的国家就有好几个。1930年是与北京的国民政府对抗,1931年是与广东的国民政府对抗,1931年还有一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宣告成立,1934年又有一个中华共和国在福建宣告成立。蒋介石当年可以说是分身乏术,今天打这个,明天打那个,因此他的准备工作很困难。另外,当时中日两国各方面条件相差很远,经济和实力都无法和日本对抗,蒋在1932年指挥过上海抗战,1933年指挥过长城抗战,知道仅仅是军事上两军的对抗,中方都只能取守势,而且无法守得住。这也是为何他一直希望通过外交的方式,包括想要采取联合苏联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原因所在。

记者:蒋介石当时的思路是,先把共产党解决了,再抗日?

杨奎松:蒋的国策“攘外必先安内”,安内是前提,但安内不只是对共产党,包括对国内各种地方割据势力。像今天大家所熟知的西南几省军阀,国民党中央军就是通过追剿中央红军乘机解决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能够退守西南,坚持八年,这就是蒋当年谋略的一个成功之处。今天看蒋介石1934-1935年的一些文献,他确实在当时就已经把西南几省当做中国对日作战的战略后方来经营了。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关键是日本进攻不进攻,日本如果进攻,他肯定要打。西南几省拿下来之后,他就已经在1935年和1936年国民党中央全会和五大上发表了很强硬的关于“最后关头”的讲话,对日政策最后的底线就是华北不能丢。日本如果在华北发动进攻,他一定打。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