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许倬云:蒋经国没民主思
1978钓鱼岛事件疑云:谁
许倬云口述回忆在台湾大
毛泽东批周恩来和陈云:
最新热门    
 
许倬云:我们给蒋经国打80多分

时间:2009-12-22 9:56:02  来源:不详
号是废止万年国会。不能有国民选举的代表,哪能算是国会?我也曾经写文章谈论:国家的寿命跟人的寿命不是旗鼓相当的。人寿有限,国祚无疆,怎么能让国命依附在人的寿命上面呢?这种情形,必须要改变。

时代周报:蒋经国在开放党禁上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许倬云:蒋介石晚年不管事情,由蒋经国来管。蒋经国慢慢就放松了压制。可是,动乱却应声而起。美丽岛事件的动乱,规模跟1946年至1949年间大陆的学生运动不能比,可是草根性很强。我们也呼吁政府,应该放手,开放政权,争取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民党当局也认为只要社会稳定,许多要求都可商量解决。

在蒋经国生病时,成立了一个代号“刘少康办公室”的机构,就由王升带头,不单是查民间叛乱,也意在夺取权力。不到半年,蒋经国警觉了,这不就是“东厂”吗?于是,蒋经国废除了“刘少康办公室”,把王升外放到乌拉圭做大使,不让他呆在台湾。这个转折,使特务的力量一下子垮下去了。

台湾海外留学生很多,保钓运动号称保护国土,实际上向左转。不少台湾留美的学生,都参加过钓鱼台运动,尤其外省籍的学生更多。这些声音传回台湾去,逼得国民政府手忙脚乱。学生们爱国,国民党不能不爱国,手忙脚乱之余,也给了当地族群斗争内外呼应的机会,逼迫政府改革开放。

时代周报:在开放报禁方面,蒋经国时代又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许倬云:当时,舆论不用政府培养,他们单单靠商业广告,就够过日子了。《中国时报》余纪忠与《联合报》王惕吾不是一无所用的老板。

两家报纸的篇幅有限。经济起飞,需要多一点市场和经济的消息,报纸立刻就起来了。而且他们言论的尺度宽,敢冒险,开始接受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稿件。他们跟当年《大公报》一样,从小骂大帮忙开始,到大批大骂。台湾几家报纸大了,政府不能不让他们存在。第一步是开放副刊,第二步是开放社会新闻的篇幅,然后到没有限制。当时大家对台湾的民主开放非常期待,非常兴奋。我怀念那个时代。

这两家报纸太强大了,把台湾《中央日报》也挤出了市场。这么一来,国民党就把《中国时报》和《联合报》两家老板邀请到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做“中常委”,让他们在里面有发言权。

对他最好纪念是办基金会

时代周报:在台湾办一个学术基金会的想法,是怎么酝酿而来的?

许倬云:1983年,“行政院长”孙运璇跟我谈台湾该做的事,我就跟他建议:现在台湾慢慢经费宽裕了,应该回馈世界。我们应该办一个学术基金会,使得海外和中国的学术界可以连接在一起,有合作,有交流。他同意了。

1984年夏天,我们开院士会议,蒋经国就约我个别谈话,了解这个情况,我就解释给他听:这个事情跟政治脱钩的,不能跟你们的外交工作配合在一起,让纯粹的学术界自己交流。他同意了,就交代秘书:这个事情你们记住要怎么办。当时,他的秘书是宋楚瑜。

时代周报:蒋经国基金会是如何运作的?

许倬云:1987年蒋经国死了,他们在讨论该怎么纪念他。“教育部长”李焕经手这个事情,他说:纪念蒋经国最好的办法不是建纪念馆,不是建大学,不是建雕像,应该是他自己同意的事情—办大规模的国际学术基金会。这就成了“蒋经国基金会”。一个亿的美元,由民间捐了一半,政府给了一半,这钱就做母金,成立了基金会,董事长是李国鼎,执行长是李亦园。这件事情1988年开始运作。

我做美国的召集人,海外董事的代表。基金会的组织、章程、运作方式,基本上都是我和李亦园先生磋商出来的,到现在我们磋商的办法基本上没有太大改变。到了第三年,工作从美国延伸到欧洲,也延伸到太平洋地区,此外还有岛内一小部分的运作。

2009年,蒋经国基金会庆祝二十周年纪念,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大厅里,展览我们的成果:我们资助研究的书、文章或者田野报告。还举行一次讨论会,很多重要人物聚集在一起。我预测二十一世纪人类价值的界定要改变,中国学术研究应该融合中国文化的要素,参与到未来世界文明的铸造工作中去。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