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清代如何对待科举考试作
清代监狱里骇人听闻的“
清代一品大员如何看下级
清代官场为何出现大官贪
清代最受文人欢迎的两位
清代戏剧家李渔:爱潜规
清代最大规模的回门礼:
清代婚娶荒唐事:竟有租
中国古代的学历情结 清
清代的麻城冤案:为何当
最新热门    
 
清代酷吏盘剥百姓:加派的乱收费是正税的三四倍

时间:2011-02-27 11:47:05  来源:不详

核心提示:比如州县长官会擅自提高附加税的税率,或者加派各种名目的规费。如果折色征收,每石米税额竟要银四五两,而按道光年间粮价,一石米约值二两银,相当于粮户交三石米的价钱,只够纳完一石米的漕额。于是“每办一漕,额多之州县官立可富有数十万(两银)之巨资”。

文章摘自《隐权力》 作者:吴钩 出版:云南人民出版社

古人提到“权力”时,常常用“柄”、“赏罚二柄”、“威福”等词代称。我们细心一想,应该佩服前人的命名之妙。柄,即利器之柯,换言之,掌权即相当于手握利器,放权则无异于太阿倒持;“赏罚”、“威福”宽泛点理解,则是造福与加害的意思。古人的说法,一针见血地点破了权力的本质——权力就是利器,就是造福与加害的能力。“赏罚”与“威福”在语境上又稍有不同,“赏罚”往往指君王与官僚的正式权力,讲究“赏罚我无私”;“威福”则常作“擅威福”,有恃势弄权之意,是一种缺乏合法性的隐权力。

我曾用“权力值”一词来评估权力收益,那么权力值的大小取决于什么呢?古人的命名给了我启示:权力值通常与柄权者的造福与加害能力成正比,造福与加害能力越强,权力收益就越大。我将这概括为“食权者”的分肥原理。所谓“食权者”,指那些挥舞着权力这柄利器、剔食民脂民膏的官僚集团与隐权力集团。而他们凭恃的造福与加害权,既包括合法的“赏罚”,也包括擅自窃取、篡夺的“擅威福”。

率先出场的食权者:州县官吏

最能淋漓尽致地体现权力分肥原理的场域莫过于帝国的漕运码头,因为收漕的油水最肥,最容易将权力兑换成哗啦啦响的真金白银。清人说,每到征漕之时,“州县如饿虎出林,绅衿如毒蛇发动,差役如恶犬吠村”,瞧!各类张牙舞爪的“食权者”都出动了,争食“漕规”这块大肥肉。

我们的分析也从一起发生在清道光年间的“闹漕”事件讲起。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冬,湖北省崇阳县的生员钟人杰(人称钟九),为反抗官吏浮收漕粮、勒索粮户,率领众户攻入县城,并杀了知县,此事惊动了朝廷,道光皇帝下旨派兵镇压,钟人杰等组织头目被抓获,并遭杀害。当时有一个叫做陈瑞兆的落魄文人撰写了一首长达万字的七言山歌《钟九闹漕》,记述这一事件,使得“钟九闹漕”的事迹在湖北民间广为传播。

道光年间是闹漕群体性事件频仍暴发的时段,南北漕运省份都有粮户集体闹漕抗粮。这里略举数例:道光二十年,江苏丹阳县乡民因“完粮折价”过重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