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科举第一名本叫“状头”
利玛窦眼中的明朝:中国
清代如何对待科举考试作
揭秘唐代诗人温庭筠与艳
揭秘唐代红灯区:文人进
实行科举以来中国究竟产
听不懂官话不许考科举:
揭秘:明清时期妓院为何
逃亡:唐代百姓反抗朝廷
唐代治水良吏姜师度:功
最新热门    
 
唐代科举不中的落魄诗人靠什么方法生活?

时间:2011-04-13 15:43:45  来源:不详

核心提示: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的末句“洛阳”下自注云:“余有田园在东京。”可见,杜甫家是地主无疑。若不是战争、饥荒,就靠着田地的租税收入,养家糊口是不会太成问题的。

本文摘自《歌者的悲欢:全面解读唐代诗人》,作者:丁启阵,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唐代跟其他多数封建朝代一样,一个读书人十年寒窗之后,参加科举考试,金榜题名,然后得到一官半职,生活就算有了保障。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的,因为某种机缘,皇帝赏识,达官提拔,也可以跻身吃皇粮的队伍。不管什么出身,都有混得好的人,家里财货堆积如山,本人身体肠肥脑满。但是,“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时代再怎么清明,皇恩再怎么浩荡,也总有一些混不上一官半职、吃不上皇粮的人,以至于养家糊口、温饱果腹都发生了困难。唐代多的是诗人,这个落魄的群体中,就有不少是诗人。

当然,这些落魄的诗人,也并非就都一个个地流落街头,沦为乞丐,沦为饿殍,沦为“填沟壑”的路边“冻死骨”。他们还是有一些生存之道的。

祖上遗产

唐代的科举考试不是面向大众的预备公务员选拔考试,它对参试人员是有条件规定的,大致来说是两条:一是“生徒”,即国子监的学生;二是“贡仕”,即通过居住三年以上地区县级以上政府的选拔、推荐。那时候的文化教育,不是面向民众的普及教育,因此,能够取得科举考试资格的,都是有一定社会地位或者经济基础的人家的子弟——这其中包括了一些破落人家的子弟,真正的底层百姓子弟是不可能取得参试资格的。换句话说,唐代的落魄诗人,他们的家往往不是赤贫之家,多多少少会有一点田地房屋。当然,有一些人在漫长的求学、参试、跑官过程中,把原本就不丰厚的家产消耗殆尽,这情况也是有的。

举杜甫为例。杜甫分别在二十四岁和三十六岁两次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都遭失败;在长安的跑官也很不如意,虽然四十岁的时候通过延恩匦进献三大礼赋(《朝献太清宫赋》、《朝享太庙赋》、《有事于南郊赋》),受到唐玄宗的赞赏,命令他在集贤院“待制”,等于得了个进士出身,但是,所谓“待制”,其实是“待业”,真正得到一个官职已经到了四十四岁那年的十月,先是封他做远在云南的河西县的县尉,被杜甫拒绝了,接着改封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接受了。这是一个管理兵器甲仗、门禁锁钥的职位,级别是正八品下,自然是没有多少油水的,因此杜甫上任的时候,自嘲说这是为了解决酒钱问题,“耽酒须微禄”(《官定后戏赠》)。但是,就是这微禄的小官也没能做多久,次年六月,安史乱军就攻破了潼关并进驻长安。杜甫听说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马上前去投奔,不料途中被安史乱军捉住,陷身长安,次年四月,才从小路逃至肃宗那里。五月中他得了个左拾遗的官,因为替房琯说话,被肃宗疏远,捱至次年六月被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