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清末肃亲王善耆与川岛浪
英雄美人:清末状元外交
清末革命军与清军战斗老
中国第一个红十字会的来
百年前的中国:美地理杂
清末震动山东的大案:潍
国外清末新政研究专著述
清晰地再现清末民初的风
试论直隶义和团运动三个
试论义和团运动与中国传
最新热门    
 
试论清末新政时期政区变革的几个问题

时间:2007-3-9 16:38:36  来源:不详
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上册,第95-103页;又见《改土归流章程》,《赵尔丰川边奏牍》,第190-197页。)随后,赵尔丰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东征西讨,不断地在攻占的土司统治地区推行改流政策。计自光绪三十一年至宣统三年(1905-1911年),赵尔丰在川边地区先后奏设康安、边北2道,康定、巴安、登科3府,德化、甘孜、白玉3州,三坝、里化2厅,盐井、定乡、稻成、河口、石渠、同普6县,乍丫、察木多2理事官,得荣、江卡、贡觉、桑昂、杂瑜、三岩、甘孜、章谷、道坞、瞻对、泸定桥11设治委员,及边务收支局、学务总局等。“汉官之仪,已遍康区。官制既定,政令通行,原有分崩离析、自相残杀之局势,亦为之一变;而土司改流,民命昭苏;喇嘛归政,社会安息;藏官既被驱逐,残暴不加于地方;野番复经投诚,盗匪亦绝于道路。远近归附,四方宁谧,俨有行省之规模焉。”(注:杨仲华:《西康纪要》下册,第343页。)赵尔丰在川边地区7年的苦心经营,已经初步奠定了设省的条件。
    早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内阁中书尹克昌鉴于西藏危机、川滇大局可危的形势,奏请在川边地区划出四川雅州府、宁远府、打箭炉厅,云南丽江府、永北厅、永宁土府,以及巴塘、里塘、明正、瞻对各土司,添设建昌行省。(注:《内阁中书尹克昌奏请添设建昌行省折》,《东方杂志》第2年第8期,光绪三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又有人提出西藏改建行省的设想,认为:“中国若欲保西藏,为两川之屏蔽,使人之势力不能由印度以直达西藏,长驱而入,贯通于扬子江诸行省;则保藏即所以保两川,保两川即所以保湘、鄂、皖、豫、宁、苏六省之腹地。西藏改为行省一策,万不能坐失事机,再缓须臾。”(注:《拟改设西藏行省策》,《东方杂志》第3年第2期,光绪三十二年二月二十五日。)但这些都没有结果。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四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奏请统筹西北全局时再次提出应在川边与西藏设置川西省和西藏省。当时,赵尔丰尚没有把握完成川边地区改土归流的工作,“以其时番人顽梗,未识兵力能否荡平”,故不敢“操切议覆”。(注:《代理川滇边务大臣傅嵩@⑥奏请建设西康省折》,傅嵩@⑥:《西康建省记》,第25页。)直到宣统三年(1911年)三月,赵尔丰才对此做出积极的回应,他认为川边建省为时势所迫,已是刻不容缓。他说:“康藏以前之横散,实因无人经营。如令建省,连贯一致,共筹边圉,俾便国防负责有人,随时预防,以备不虞。依其俗而导其政,练兵、兴学、采矿、开垦悉为蕴富之源,数年之后,当有可观,此边、藏时不容缓之事,亦势也。”(注:赵尔丰:《议复岑春煊统筹西北全局奏请川边建省折》,《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下册,第921页。)就在此时,清廷调任赵尔丰署理四川总督,并调四川布政使王人文任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以边务未定、交接需时为由,奏请以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