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中国时报:盟军诺曼底登
安东尼奥尼拍《中国》:
揭秘新中国电影第一个吻
新中国的红色颂歌 ——
中国的音乐家和管弦乐的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新中国经济第一战:意义
毛泽东拒批斯大林:莫斯
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
2000年前中国人洁齿法:
最新热门    
 
近代中国家庭史研究漫谈

时间:2007-3-9 17:10:30  来源:不详
从社会总体上探究不同历史时期的家庭,而不是家族的形态、类型、制度、结构、功能、价值观、文化心理特征和演变过程,所以家庭史与家族史也不能互相取代。如果以家族史取代家庭史,难免要把着眼点放在社会中占少量的大家族家庭和宗族组织上,从而忽略在社会中占多数的夫妻家庭,忽略家庭史中的重要问题:如家长制的起源与演变、夫妻生活和家庭人际间的微妙关系和心理动态等问题。”
  先生的批评不无道理,当具警示意义。家庭史和家族史的研究确实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不过,现在学界研究家族史的人较多,这应与中国的社会特点和史学传统有关;而家庭史研究的不足则主要是因为历史学者社会学修养不足和市场作用的结果。因此,目前从事家庭史研究的学者应该在了解两者差异的基础上,建立起将家庭史和家族史研究结合起来的自觉意识。各种类型的“世家”在近代的际遇,可能正是这种结合研究很好的切入点之一。
  依笔者之见,家庭史研究可以不着眼于个体家庭,但它至少应该着眼于“类型”家庭,且不能仅仅局限于前述那种人口组合方式的分类。否则,实在容易流于笼统、泛化,并因看不到类似家族研究中那种历史、文化因素的生动作用机制,而显得简单和乏味。总之,真正社会史意义上的家庭研究不应停留于此。
  另外,目前史学界对于近代中国家庭的研究,仍主要体现在观念的变革方面,关于实际的家庭关系、家庭结构和家庭生活方式变革的研究,相对说来仍明显滞后。如邓伟志先生那部为同行反复提及的名作《近代中国家庭的变革》,便多是探讨家庭观念变革的内容,集中反映家庭实际变革形态的内容只有一章,实不免薄弱。遗憾的是,像这类近代家庭史研究的专著,我们至今还难得见到第二本。
  在近代,家庭变革表现在观念上固然多些,但实际的变革幅度和广度也不容轻视。特别是进入民国以后,与巨大的社会变革相一致,家庭的变革尤其是城市家庭的变革并不小,可能只是“变”得很微妙、很“特别”,不好简单化解释罢了。像父子、母子、父女、母女、兄妹关系的变化,家庭成员社会交往和社会地位的变化等等,在不同类型的家庭里,就有着各自不同的具体生动的表现。我们目前“揭示”得不够,主要是研究不足的缘故。以妾和奴婢为例,这些特殊的家庭成员,在近代独特社会文化背景下,其实际的家庭生活、地位和社会境遇到底怎样?与此前相比有何细微差别和变化?究竟是些什么人纳妾等等,目前就缺乏深入的研究。这种不足,直接影响到我国对近代中国家庭及其变革的认识。
  近代中国出现了许多影响家庭变革的新的社会因素,也值得引起今人重视并加以认真总结和反思。比如,交通工具的空前改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