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晚清学子赶考凑路费 沿
中国时报:盟军诺曼底登
安东尼奥尼拍《中国》:
揭秘新中国电影第一个吻
新中国的红色颂歌 ——
中国的音乐家和管弦乐的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新中国经济第一战:意义
毛泽东拒批斯大林:莫斯
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
最新热门    
 
晚清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一次盛举

时间:2007-3-9 17:23:38  来源:不详
)向皇帝上奏拟请对游历使分别给奖,其中特别表扬“傅云龙所著游历日本等国图经86卷,纂述较多,徵引尚博,实属留心蒐辑,坚忍耐劳。缪祐孙、刘启彤亦能探访精详,有裨时务”[5]。一些大臣与士大夫们也对傅云龙等的著述加以赞赏。如翁同龢在日记中记载傅云龙“从日本游历归,所著书甚多”,又称赞“此人笔下极好”。[10](P2326、2651)

结论

1887年清政府通过考试选拔了12名素质较好的中青年官员,分五组派赴欧亚、南北美洲二十余国游历考察,时间长达两年,各组旅程几乎均在十万里以上。游历使们在各国除了开展外交与文化交流活动外,着重进行调查研究,编写了几十种外国调查研究著述和资料。他们的活动和著作对于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走向世界和学习西方、借鉴外国,推动中国的改革、近代化和对外研究,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是清政府对1887年派遣游历使的动机和目标立意不高,仅以考察外情为主,缺乏借他山之石推动中国改革与近代化的明确意图,也没有以此培养锻炼外交人才的长远目标。因此,此举对中国*外交的影响不大,游历使回国后也很少被重用从事外交工作,发挥作用。著述最多的傅云龙和刘启彤也不过加赏二品衔以道员分派北洋,后来被李鸿章任命为北洋机器局会办和海防支应局会办。而其他人大多只是赏加四品衔,遇缺先补为知府、同知等职。以至1887年游历使们的这次走向世界的事迹及其调查研究的成果竟然在近代史上默默无闻鲜为人知。总之,1887年清政府派遣海外游历使的历史事实和经验教训,是值得我们加以深入研究和认真总结的。

【参考文献】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