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珍贵旧照再现甲午悲歌[
文史新论:中日交往的历
中日血战吴淞:国军六个
记忆1984:中日青年天安
两千年来:中日两国关系
抗战时期的中日假币战 
甲午战争:中国也输在外
甲午战争时竟然有中国民
邓小平“一秒钟”讲话促
甲午一战使日本鄙视中国
最新热门    
 
中日甲午战争史研究的世纪回顾(之二)

时间:2007-3-9 17:26:49  来源:不详
的性质。也有论者说,它带有一定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但是,无论如何必须肯定的一点是,甲午战争为日本“开辟了走向现代帝国主义强盗政策的道路”(注:〔日〕井上清:《日本军国主义》2册,商务印书馆,1985年,130页。)。从这次战争的结局看,“由于发生战争时,帝国主义的世界体系正处于开始形成的特殊时代”,因此“日清战争成为中国被正式分割的起点,也是在亚洲形成帝国主义体制的分水岭”(注:〔日〕藤村道生:《日清战争——东亚近代史的转折点》,序言2-3页,东京岩波书局,1973年。)。正由于此,笔者认为,尽管当时日本本身的资本主义发展尚未达到帝国主义阶段,但从整个亚洲帝国主义体制的形成过程看,日本正是通过发动甲午侵华战争而跻身于帝国主义列强之列,并成为其中最富于侵略性之一员。在这个意义上说,甲午战争是上个世纪之交帝国主义列强在亚洲所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其排斥在帝国主义战争范畴之外,不承认它具有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是说不通的。

(三)对“陆奥外交”的评价问题。陆奥宗光作为外务大臣,对于甲午开战负有重大的责任,日本历来对他的评价是很高的。在日本外务省大院里,历届外务大臣中只树立了陆奥的铜像,即足以说明这一点。而在中国的有关著作中,陆奥被描述成一个狡诈成性、善于玩弄外交权术者,这固然不错,却未能进一步探讨“陆奥外交”的实质。什么是“陆奥外交”?意见也并不一致。信夫清三郎认为,“陆奥外交”是要“维护日清两国在朝鲜的势力均衡”,“以和平手段收拾时局”,最后走向开战“不是陆奥外相的意志,而是其他人的意志了”(注:《甲午日本外交内幕》,7783-84页。)。由于信夫的学术地位和影响,此说在日本影响很大,直到现在仍有相当多的学者持这种看法,而且为官方所接受。1995年,笔者曾在东京参观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的“陆奥宗光与日清战争特别展示史料”,讲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