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中国时报:盟军诺曼底登
安东尼奥尼拍《中国》:
揭秘新中国电影第一个吻
新中国的红色颂歌 ——
中国的音乐家和管弦乐的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新中国经济第一战:意义
毛泽东拒批斯大林:莫斯
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
2000年前中国人洁齿法:
最新热门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与抵制美货运动

时间:2007-3-9 17:26:58  来源:不详
>期(乙巳年31号),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9世纪末,舆论主要关注的是内政,即变法维新。20世纪初,随着中国外患日亟,政府软弱卖国,舆论开始具有强烈的对外色彩,反对列强侵略和卖国外交,维护国家独立与民族尊严成为清末舆论的一大特色,并最早在拒俄运动中体现出来。但民众有意识地利用舆论力量影响政府外交并获得一定成功,则最早表现在收回路权运动和抵制美货运动中,特别是后者更为典型。

抵制美货运动起源于上海,为反对美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续约,上海绅商试图运用民众力量以谋抵制,并达到废除禁约和苛例的目的,因此是民众较早自觉运用现代舆论力量干预外交的显例。

早在1903年,檀香山的《新中国报》总撰述陈仪侃首倡抵制美货,言其目的即是“助我政府之大力,而更换平和之约也”(注:陈仪侃:《拟抵制禁例策》,《反美华工禁约文学集》,596页。)。曾铸在上外务部书中也明言抵制运动不仅是向美国施加压力,也是为政府外交做后盾,称“此后外人如有要挟,宪部或有为难,似不妨转谕商董开会筹议,或可因此为办理外交之一助”(注:《山钟集》,32页。)。张謇亦认为“华人同声抵制,遍行各省”,是“文明竞争”,可“收赞助政府之效”,并提出所谓赞助,“有正有反,正助有力,反助尤有力”,抵制美货即属“反助”,由政府正面交涉,各省华人“自行”“抵制之策”,“两面相夹,正合飞箝捭阖之用,将来销敌强权,渐回国势,正宜行此策”(注:张謇:《为抵制美货事致袁督书》,《张季子九录·政闻录》卷3,中华书局,1933年,9页。)。张謇的所谓“反助”之力实际上就是指舆论的力量。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