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16世纪古代刑具在美国拍
上世纪中央领导人的首席
王震:20世纪最伟大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一个
半个世纪以前故宫的改建
上世纪初的女子双侠 秋
米夫:上世纪三十年代王
史海回眸:回顾二十世纪
自行车20世纪初从德国传
从上个世纪到现在人们心
最新热门    
 
十九世纪中日对外开放思想比较

时间:2007-3-9 17:27:54  来源:不详
)在强大的传统文化面前,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被视为“离经叛道”,显得十分微弱,很容易被淹没,更不要说对传统文化提出有力的挑战了。同治元年(1862)以来,士大夫中极少有人愿意报考同文馆,报考者甚至会遭到其同辈绝交的危险,郭嵩焘出使英伦,招聘随员十余人,几乎没有什么人报名。在广大士大夫眼里,出洋几乎等于流放,连慈禧太后招见郭嵩焘时也称“出洋是极苦差事”。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中,中国士大夫和一般民众对西洋文明的极度冷漠态度也与日本同一时期在接触西方文明后的强烈热情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有一组数字很能说明问题,在日本,福泽谕吉在1866年出版的一本介绍西方文化的书籍立刻在日本销售了二十五万册,而在中国,江南制造局从1865年开始译印有关西学的书籍,在此后到甲午战争前三十年中,全部销售合在一起,总计不过为一万三千册。如果我们再考虑到日本同时期的人口仅为中国的十二分之一,其土地面积仅为中国二十五分之一,人们自然可以从这种数字领悟出中日两国对外开放及向西方学习的巨大差异。

 

 

【资料来源:《江淮论坛》1994年第4期】

 << 上一页  [1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