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故宫在“文革”中险被焚
黄兴:独立苍茫自咏诗,
对清代商品经济的估计及
黄兴的历史地位与黄兴研
黄兴弃武昌辨
黄兴功过辨析
孙中山、黄兴自由观的碰
孙中山、黄兴比较散论
五十年来黄兴研究述评
黄兴的历史地位与黄兴研
最新热门    
 
黄兴在 二次革命 中的地位和作用

时间:2007-3-9 17:43:05  来源:不详
决心,面对南京的形势,这是不难想像。他虽然已经料定必败,但仍要死守南京,牺牲在此地。这实是无法掩盖的事实。”(转见《黄兴研究》第90页。)由此可以肯定,黄兴以身殉职的决心是早下定了的。但为部下计、为今后计,他还是于7月29日离开了南京。刘揆一对那时的复杂状况有过中肯的分析,其称:

  “黄兴在南京声援已绝,饷械不支。冯国璋、张勋又率大队南下。且宁垣宪兵营,与第三师之第一团,均有欲为乱之谣。故第八师之前旅长陈裕时,以兵力单薄,又多不可恃,劝黄兴即离南京。黄兴意即使兵剩一营,亦愿与敌死战。陈谓明知不可而为之,不过以一死塞责,究于国事无补,力劝黄兴走,以图将来。李书城、何成浚、石陶钧、张孝准、耿觐文、杨源濬等,以陈在第八师素有声势,转生疑虑,劝黄兴从之,黄亦默察南方全局,一时不能有为,只得命陈之骥、章梓、刘建藩、王允恭、袁华选诸人,力维宁垣秩序,而自往上海。”(《二次革命史料》,《革命文献》第44辑,第5页。)

  黄兴离宁后,何海鸣等革命党人曾率南京军民与北洋军进行了殊死的战斗,但只能以失败告终。诚然,黄兴不走,血战到底,从感情上讲更英勇一些。可是从全局看,他的走并未给革命带来致命的损失,可指责的地方也不太多。

  

三、三点结论

  综观“二次革命”的起伏、黄兴的言行以及前面的评述,可得出如下结论:

  1、黄兴在“宋案”发生后提出“法律解决”,具有二重性。从积极意义上讲,它表明南方革命党人维护社会安定和争取法治的诚意,有利于回击袁世凯一伙攻击革命党人“企图造反”、“破坏社会统一”的谣言,同时利用这一合法斗争,及时取得“宋案”的有力证据,将袁世凯杀宋教仁的阴谋暴露无遗,使袁失去人心;从消极方面去看,与袁世凯谈法律,无异与虎谋皮,绝对不可能,“法律解决”的口号对缺乏*

 << 上一页  [11] [1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