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清代湖南首富朱昌琳 竟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中国古代的“吃人”史:
清代官场多有“潜伏”者
在红楼感受“新时代的先
走访老北大红楼感受“新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一个
美国华盛顿纪念塔的碑文
文史新论:中日交往的历
《竹书纪年》:中国古代
最新热门    
 
清代的科目选士与竞争机制

时间:2007-3-10 9:02:25  来源:不详
童生在本县报名,要填写籍贯及三代履历,并有同考者五人互结,再请本县一名廪生作保。要确保考生籍贯无误,家世清白,非出身于倡、优、隶、皂之家,及未居父母之丧者,方准应考。清制,禁止考生“冒籍”,即非本县之人不得冒充本县人应试。这是由于每县县学一次录取几人,例有定额,外籍人多取一名,本籍人便少取一人。所谓倡、优、隶、皂不能报考,倡指娼妓,优指优令,隶是官府中的贱役,皂是军中执役之人(不是指兵士)。凡此四种人,皆谓家身不清,必待退役三世之后,才能与平民相等。因为士子若做显官之后,朝廷照例要褒封三代,倡、优、隶、皂如受褒封,有玷国家名器,故不许其子孙应试。在封建时代,十分推崇孝道,父母去世者必须守丧三年,此期间不得应试。丧服未满而应试,谓之匿丧,倘被人检举,即除名扣考,廪保也要受处分。严格地说,童试还只是一种入学考试,取中者是表示其人具有了府、州、县地方官学生员的资格。真正的科举取士,是从乡试考举人开始的。无论是乡试还是以后考取贡士、进士的会试、殿试,凡倡、优、隶、皂人家的子弟,及居父母之丧者,亦不得应试。

除此以外,上自仕宦之家,下至寒微之士,均可应考。并没有门第出身的限制,更不依家世状况定优劣取舍。当然,求学读书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家境过于贫寒自然无力攻读应试。特别是若想在科场角逐中擢高第、掇巍科,尤需要有优裕的生活环境及浓厚的文化熏陶。但是,这些并不是政府规定的报考条件。由于是公开考试、平等竞争,许多寒微之士就是通过勤学苦读,获得了功名,跻身仕途,成了各级官僚阶层的成员。

社会学家潘光旦、费孝通曾研究过科举与个人社会地位改变的问题[①]。他们根据的材料是清代的915本硃墨卷,其中有优贡与拔贡的试卷、乡试卷、会试卷,由于卷前的履历部分有应试者的亲属源流,从而可以考察这些贡生、举人及进士的家世。他们的父祖辈若没有功名,这些人便是由白衣而获得功名,从而构成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作者把科举中所得到的功名,划分为*:上级包括贡士及进士,中级包括各种贡生及举人,下级包括各种生员。915个贡生、举人、进士的父辈功名记录如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