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中国时报:盟军诺曼底登
安东尼奥尼拍《中国》:
揭秘新中国电影第一个吻
新中国的红色颂歌 ——
中国的音乐家和管弦乐的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新中国经济第一战:意义
毛泽东拒批斯大林:莫斯
红岩特工 潜伏“中统”
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
最新热门    
 
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保守与激进 笔谈——循名责实跨文化,跨语际

时间:2007-3-10 9:02:57  来源:不详
同内容的“保”。内容既然不同,作为“主义”的思想形态也就个个不同,我们怎能千篇一律地对待呢?所以,研究保守主义,实在不能不大大地下一番“循名责实”的功夫;而这种“功夫”,恰好又不能不是一种“跨文化”、“跨语际”的“功夫”。

根据我的认识,清末各派思想家在古今、中西这类问题上彼此之间所站的距离不太远。他们思想上的共同处大于差异性。在一次座谈会上,我曾用这样四句话来表达自己的认识。第一句:“民族危机”;第二句:“大厦将倾”;第三句:“采补淬砺而新之”;第四句:“采补换置而新之”。我的意思是,在第一、第二两句所说的那个范围内,各派之间认识上都是一致的。在第三、第四两句话上,各派之间的认识有一半相同,一半不同。相同的一半是:各派都认为“必须引进西学”;不同的那一半则是:有些人主张用西学“淬砺”中学,使之“新生”;另外一些人则主张用西学来取代中国旧学,认为中国的一切制度和办法都必须用“西学”或“西法”来取代,也就是说,他们主张用“换置”的办法来使中国获得“新生”。两派的目的相同——为着中国的“新生”;手段相同——“引进西学”。不同之处在于一派主张用“淬砺”的办法——这一派可以叫做“文化民族主义”派;另一派则主张用“换置”的办法——这一派可以叫做“文化激进主义”派。如果只就文化思想论文化思想,只就意见论意见,而暂且不谈*主张、*行动,那么,双方的差别,只在于此。特别要看到,就是公认的“激进派”中,也还保留着许多很不“激进”,甚至被认为是“保守”的东西。

试举一例。我国晚清时期有一份在巴黎出版的刊物叫《新世纪》。这是一份众所周知的“激进主义”刊物。因为,它在*上宣传无政府社会主义,在文化上提倡“废除汉字”。说它“激进”,一点也不为过。不过,如果仔细阅读,我们也会在其中发现一些和它所宣传的那种“激进”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