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中国“一号界碑”见证百
张学良家族在召唤 中国
史海回眸:近代中国错失
近代中国粮食危机:长沙
中国近代史上的粮食危机
近代史上的“激进”与“
近代三次留学潮:邓小平
1903年2月4日:日本人制
袁世凯三次编练新军 促
漫说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
最新热门    
 
淮军近代化浅论

时间:2007-3-10 10:32:23  来源:不详
演,以鼓舞洋人”[2]同治元年,总理衙门两次函令李鸿章“练中国兵,用外国法”[3]。于是,李鸿章大办洋务,大量购制洋枪洋炮,聘请洋人训练淮军。以后,随着洋务运动的不断发展,淮军的近代化也日趋全面、深入。从这个意义上说,洋务运动是淮军近代化发生和深入的前提条件。

  淮军的近代化,与淮军进驻上海有着密切的关系。淮军到上海之前,上海地区已有英、法军队和常胜军等参与镇压太平军。李鸿章到上海后,多次与英法驻军磋商防守事宜,淮军也奉命与英、法军以及常胜军共同对太平军作战。在这种频繁而密切的合作中,淮军受到外军的极大影响。在与英、法军由南翔进攻嘉定太平军的战斗中,李鸿章看到“洋兵数千枪炮并发,所当则靡”,惊叹“其落地开花炸弹真神技也”,因此密令淮军将弁“随队学其临敌之整齐静肃,枪炮之施放准则”[4]。英国侵华舰队司令何伯,亦趁机反复给李鸿章讲述军队操练的重要性,使李感到外国军队“战胜攻取,固由枪炮之精,亦由纪律之严”[5]。以后,李鸿章到英、法军舰上“见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其陆军“每攻城劫营,各项*皆中土所无,即浮桥、云梯、炮台别具精工妙用,亦未曾见”。因此,“深以中国军器远逊外洋为耻;日戒将士忍辱,学得西人一二秘法,期有增益”[6]。于是,李鸿章笼络常胜军统领华尔,托他代购洋枪洋炮,并请外国铁匠制造炮弹。可见,上海的优越环境是淮军近代化迅速发生的一个重要条件。

  李鸿章及淮军将领对淮军近代化的发生与深化曾起重要作用。李鸿章到上海后,对西方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军事训练有所认识。同治三年,他曾给陈廷经写信,说此时他“所深虑者,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若不及早自强,变易兵制,讲求军实,仍循数百年绿营相沿旧规,厝火积薪,可危实甚”[7]。可以说,在当时这种认识是比较深刻的。在军队近代化问题上,李鸿章的认识要高于当时的其他清军将帅。八旗、绿营那些因循守旧的将帅且不论,即如同任封疆大吏的勇营领袖曾国藩、左宗棠等,也较逊色。曾国藩指挥的湘军,早在咸丰三年(1853年)就已在其水师装备洋炮。但到同治元年,曾国藩写信给蔡应嵩时还说:“鄙意攻守之要,在人而不在兵,每戒舍弟不必多用洋枪,而少荃到上海,复盛称洋枪之利,舍弟亦难免习俗之见,开此风气,殊非所欲。”[8]在镇压捻军时,曾国藩对“淮军好用开花炮”的效果表示怀疑,而建议李鸿章“悉心体察,应否去大炮而加长矛”[9]。左宗棠在闽浙镇压太平军时曾致力于练兵活动,但直到同治九年他还认为,作战“宜参用中国之人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