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背景资料:朝鲜半岛停战
朝鲜战场汽车兵:每一车
日本人书中的朝鲜战争:
1948年南朝鲜被残酷镇压
毛泽东的“三怕”:怕泪
新时期教育改革“三个面
朝鲜战争后:留在中国的
学者称大禹“三过家门不
蒋介石三度打算出兵朝鲜
最新热门    
 
朝鲜 三学士 就义沈阳的启示

时间:2007-3-10 10:33:41  来源:不详
人坚持不许,处于危险的僵局之时。他们主动承担责任,挺身而出,为国赴难。其于生死关头,毫无惧色。洪翼汉说:此去“虽万被诛戮,实为甘心。血一衅鼓,魂去飞天,归游故国,快哉快哉!”[6]尹集说:“当此之时,苟有利于国家,纵万死而无惜。”吴达济说:“臣为国就死,少无所恨。”[7]

三学士之就义,更使人们看到了坚持正义,为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当年在朝鲜君臣的反清思想中,其核心是捍卫与明朝早已形成的特殊友好关系,即崇明、拥明的“事大”思想。这是由他们衷心认可并坚奉不移的义理,即所谓春秋大义所决定的。他们坚持尊王攘夷,严明夷夏之防。他们认为明朝是天朝大国,是独一无二的天下共主。自“堕地之初,只闻有大明天子”[8]必须全力维护。尊周事大即是真理,是“穷天地亘古今之大义”。所以,他们“以不背中朝(谓中央王朝,指明朝)为第一义”。以“臣事中朝”为“礼之当然”[9]。这是举国共识。于是认准真理,即坚决捍卫,生死以之,无怨无悔。三学士正是为坚持真理、捍卫大义而死,表现了一个伟大民族不可侮的崇高风范。

三学士之就义,反映了历史上朝鲜民族崇尚礼义、尊重历史、不忘人德的伟大品格。朝鲜之所以坚决拒绝清廷背叛明朝转而向其称臣之要求,坚持忠明原则,既有传统理性之认识,亦是从现实*生活出发的正确选择,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明朝虽为朝鲜宗主之国,但从未以大欺小,以强凌弱。而是一贯尊重朝鲜,实行薄来厚往之政策。朝鲜对此感受极深。其国王仁祖大王在复皇太极书中,曾一再说明这一情况,“中朝之于我国至尊也。然且待以殊礼,辞命之间未尝加以慢词峻责。我国贡献至薄,而中朝赐赉极厚,此乃辽沈人所明知”[10]。正因如此,朝鲜以“三百年血诚事大,受恩深重”[11],而感念不忘。尤当壬辰(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倭乱时,即日本丰臣秀吉(平秀吉)统兵侵略朝鲜时,明朝应朝鲜之请发兵,倾全国之力援朝逐倭,苦战七年,终获全胜。明朝尽管付出了重大牺牲,然而事后,不仅不向朝鲜提出任何补偿之要求,且应朝鲜之请留下相当多的人员与物资,任朝鲜支配,帮助朝鲜重建。对此,朝鲜举国上下更是感戴不尽。仁祖大王在复皇太极书中明确说:朝鲜“世受皇明厚恩,名分素定。曾在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