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没有相关中国历史
最新热门    
 
石濂大汕与澳门禅史补考

时间:2007-3-10 10:46:55  来源:不详
先生大著的启发下,我们对大汕的研究,也是立足于“历史意义的追求与文化价值的关怀”,并通过这一研究,积文化资源。 

郑培凯先生指出:“汤显祖对文学创作中‘骀荡游夷之思’的追求,显然是与思想中景仰‘狂斐’是一脉相承的”。 

无独有偶,石濂大汕在诗歌创作中也在追求一种“狂斐”气息。大汕《离六堂集》有海门居士唐化鹏撰《离六堂诗序》,略云: 

客有造于海门居士曰:某读石和上诗有疑焉。海门曰:何疑?……曰:其诗俱在,有言美人者、饮酒者、*者、嬉而笑者、怒而詈者、愁而怨者、悲而哭者、慨而叹者、嘲谑者、骇者、愕者、叫者、嚎者、叱者、喔咿者、狎慝者、泰者、倨者、倔者,果道耶?……海门曰:……昔有狂泉之国,饮泉者皆狂。有一人不饮亦不狂,国人群以为狂也,束缚之,薰灼之,饮之狂泉,必使其狂而后已也。有智人知之,故佯为诸狂者状,入诸狂人中,阴以已狂之药,杂诸饮食中饮食之,诸狂是由是得免,和尚之于诗亦犹是也。” 

在广州长寿寺,石濂大汕主持之“戏在大殿后,所演多《西厢》、《牡丹亭》诸艳本。师徒相酬,动十数日”(注:潘耒:《救狂砭语》,上海古出版社,1983年,第163页。姜伯勤:《石濂大汕与澳门禅史》,第246页。),同样表现其“狂斐”风格。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