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1945年5月7日法西斯德国
沈葆桢与1874年日本侵台
琉球漂民事件与日军入侵
英法侵略军抢劫焚烧圆明
昔日法国毛派今何在—儒
最新热门    
 
日法侵台与近代的台湾开发

时间:2007-3-10 10:49:10  来源:不详
第一,弛开旧禁,析疆增吏。同年一月,清政府首先采纳沈葆桢等人建议,诏除内地人民渡台入山耕垦例禁,继则积极调整和扩大台湾建置,于琅峤地方筑城没官,增设恒春县;其后,定福建巡抚分驻之制,“冬春驻台,夏秋驻省(指福州)”;接着,又以北部辟地日广,政令难周,添设台北府,改淡水厅为新竹县,噶玛兰厅为宜兰县,另于艋胛(今台北市)设淡水县,鸡笼改名基隆,设通判。同时又因内山目辟,民番交涉渐多,南路理番同矢口移驻卑南(台东),北路同知改为中路,移驻水沙连,各加抚民,以理番政。于是台湾建置大为改观,二府八县四厅的行政设施及于台湾全境,为台湾的全面开发奠定了行政框架。

第二,开山抚番,移民屯垦。为根绝列强觊觎之心、,“俾番众悉为我用,籍可自固藩篱”,沈葆桢赴台后,便巳分兵设防,开山抚番,但大规模开山抚番活动,则在日本撤军以后。一年之间,清军分兵三路,历尽干辛万苦,终于开通横断中央山脉的道路。其间开山,不仅砍森木、焚草菜,而且还要屯兵卫、通水道、定壤则、招垦户、给牛种、立村堡、设隘碉、致工商、设官吏、建城郭、置邮驿、建廨署等;而抚番则包括选土目、查番户、定番业、通语言、禁仇杀、教耕稼、修道途、给茶盐、易冠服、设番学、变风俗等。加上地形荒险,瘴疬袭人,生番时出狙击,故艰难危险,繁重异常,但清廷为防止外国侵越,保台湾,固海防,牺牲耗费均在所不惜(三路共计开山859里,耗银20万两,死亡官兵达2000余人)。道路开通后,清廷复设招垦局,鼓励移民,分台东为三路,进行太规模开发,与前期的禁渡政策,不啻霄壤。

第三,加强台防,倡办洋务企业。为保卫台湾,钦差大臣沈葆桢在受命渡台之际。即与福卅将军、闽浙总督等联衔上奏,提出“联外交、储利器、储人才、通消息”的保台四策。抵台后,沈氏一方面奏派专人前往欧洲各国采办铁甲船、水雷、洋枪、洋炮等新式武器;一方面在澎湖添募新勇,在台南选练洋枪队。同时,改变旧式火炮“利不足以及远,力不足以洞坚”的状况,仿照西法在澎湖、安平(今台南)、旗后等处积极修建新式炮台,以加强台湾的防卫力量。在创办洋务企业方面,清廷一反过去对台消极的抑制政策,积极支持沈葆帧等人,开采煤、铁、硫磺等矿产,“俾地无弃利,有资实济”,并铺设厦门至台湾的海底电线。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