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中国“一号界碑”见证百
张学良家族在召唤 中国
史海回眸:近代中国错失
近代中国粮食危机:长沙
中国近代史上的粮食危机
近代史上的“激进”与“
近代三次留学潮:邓小平
东京汴梁不夜城:享乐放
史海回眸:知识青年从农
杨尚昆与三年困难时期精
最新热门    
 
近代城市消费生活变迁的原因及其特点

时间:2007-3-10 10:50:58  来源:不详
,中国传统的生活指导观是“修身为本”,注重道德修养,轻视物质利益。与之相对应,在消费观念上,人们以淡泊明志、知足常乐为主。这种生活观的形成一方源于传统伦理道德对个人行为的约束,而另一方更在于低下的自然经济水平无力提供更多的消费形式和消费内容,限人们对生活的更多需求,使得消费一直处于一种低下的、求生存的水平。如光绪年间,山西五县,“麦珍如珠,非祭先供客婚丧不用,无故而食白,人以为不祥,稻米则供客或病人煮粥,偶一见之”;[7]茶河县“丰年犹多杂皮以为食,尝有生三十岁不知肉味者,岁暮杀一鸡以祀神,市之不肯食也。县城至五六月无肉,并无豆腐,无鲜蔬,服食宴会即欲侈其可得乎?”[8]在消费习惯上,人们习惯于自给自足,生产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料,主要从庭而不是从市场获得生活必需品。这样,自然经济条件下,庭身兼多种功能,庭手工业的高度发达使人们没有从市场购买的必要和可能,市场仅仅是一种补充。 

开埠以来,洋货大量涌入,市场吸引力增强。人们不仅能从市场上买到各种各样的生活必需品,而且能以比庭手工成本低得多的价格买到这些商品。如1872年到1886年14年时间里,棉纱价格就下降三分之一以上,最后竟使洋纱价格与中国棉花价格相等,传统纺织业受到毁灭性打击。广东番禺,1871年前“女红以纺织为业,近洋纱自外国至,质价贱。末俗趋利,以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