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没有相关中国历史
最新热门    
 
从南浔的变化看近代教育在江南市镇的发展

时间:2007-3-10 10:51:29  来源:不详
改为藏谷初级小学)、区立第十一小学(1915年创办,1928年改为通津初级小学)、区立第十二小学(1915年创办,但不久收归区立,第二年改称为南安初级小学,抗日战争胜利后并入第十三保小学)、区立第十三小学。这13所小学加上毓秀、浔西两个初级小学和浔溪中心小学,共计16所区立小学,说明南浔在北伐前后小学的普及程度是相当高的。5.私立小学。共有4所:民国三年(1914)由徐一冰创办的贫儿教养院(抗日战争时期被毁)、孺嫠小学(1916年由富商刘锦藻等人创办,此校专为贫寒家庭子女入学而设立的)、民国二十九年(1940)所设立的私立雪庄小学(1943年改为浔光初中,1945年重新改为雪庄小学)、丝业小学。值得一说的是丝业小学与贫儿教养院。丝业小学于民国十年(1921)由丝业公会创办,设于南浔丝业会馆之楼上,是一个以招收丝业从业人员的子弟为主的学校。徐迟在其《江南小镇》中对这个学校作了一些描述:“一九二一年我小学二年级,即已开始学习英文。丝业公会是早已从事外贸的,一直面对着一个复杂的世界市场。它早已接待过许多英国、法国的来访者”,“南浔的富户人家大都有子弟懂外语,不少人出过洋,或经商,或留学。所以丝业小学也重视外语,主要是英语。”贫儿教养院于民国三年(1914)由徐一冰变卖私人财产创办。院设高级班与初级班,前者收12岁到15岁的儿童,后者收6岁到11岁的儿童,提供膳宿。他的《创办贫儿教养院缘起》包含着中国早期的一些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国何以贫,民贫故也。自近世社会主义日渐发达,种种救贫政策,不一而起”,“凡救贫事业中,最属可怜可悯,而当为急务者,莫如先救一般失养之贫儿”,“盖儿童之贫,非自为也,实社会之不良,无人教养,有以制其死命耳。父母不能尽教养之义务,父母之罪也。社会更来能代尽教养之义务,此乃社会之幸福哉。故吾人能于社会上,多尽一份子之义务,艰险于社会上多得一份子之幸福”,“一冰夫妇,关心社会义务。十年于兹,于良心上固早有一种教养贫儿之志愿。现在商请地方自治机关,将洗粉兜慈荫庵房屋,拨一半为贫儿院院址,所有开支经费,由一冰夫妇变卖家产,首先试办。”[2](p12)《贫儿教养院劝募基金启》:“呜呼,天下之至悲而无告者,其惟幼无父母之贫儿乎。然而贫不是忧,贫而无养,乃始是忧。昔养而不教,一旦长大*,譬如不羁之马,无根之树,小之则为家庭之累,大之则为社会之蠹,问题之严重,诚无逾于斯者,善政之需要,亦无急于斯者。吾南浔贫儿教养院之设立,已有二十余年悠久之历史,故绅徐君一冰创之,历任院长继之。成绩虽不敢言良,然回溯此二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