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中将钱学森:毛泽东亲自
最新热门    
 
樊如森清末至民国时期京、津的粮食供应

时间:2007-3-10 10:53:57  来源:不详
用的发挥而对京、津等地进行粮食供应的,所以,它能避免漕运制度的许多弊端,更好地体现粮食这一商品本身的重要价值,促进了更广大范围内粮食供需的平衡,提高了广大农民和商人的积极性,繁荣了社会经济,在京、津等地的粮食供应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的积极作用。

    然而,由于这一新的粮食供应体系是自发形成的,其运行过程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必要法规的制约,各粮商的营业行为和市场经营秩序也相当混乱,从而造成了粮食营销企业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分散与浪费。“每年都有新组织开张者,也有破产歇业者,事例很多”(注:朱汕洲:《天津粮食批发商业百年史》,《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28辑,第84页。)。

    更为不利的是,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列强横行,军阀不法,致使这一新的粮食供应体系的运作不能自主,其粮食的价格和数量,受国际市场与国内政局的影响,波动非常明显。以面粉为例:“自民四(1915)至民十(1921),一帆风顺,供不应求。考其原因,即为(一战时期)洋粉输入断绝,且能每年均有出超。……直至民国十五年(1926),因洋粉愈行充斥,且以连年内战,交通阻碍之关系,致麦产减少,成本昂贵,(津市面粉的)售价总在日粉、美粉及申粉之上”(注:实业部天津商品检验局:《检验月刊》“工商要闻部分”第4页,1934年5~6月号。),实在已无利可图。

    同时,由于民国时期中央政府的对外政策一直相当软弱,致使这一新的粮食供应体系的发育和运行,得不到国家政权必要的保护和政策扶持。再加上交通和信息的闭塞,经营非常盲目,损失惨重。比如,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为转嫁危机,迫使国民党政府于1931和1933年,两次比贷款的形式,大量地进口美国的剩余农产品。“当时天津大米庄对国际形势全然无知,自南京政府签定麦棉借款合同后,看到进口的美国面粉价格偏低,认为有利可图,遂争先订购,甚至有举债透支盲目进货者。孰料美国面粉源源不断,价格日益跌落,1933年每袋价格三元二角左右,1934年便跌至二元。河坝市场(天津沿海河而形成的大型面粉市场)的面粉库存量遽增至800万袋,虽价

 << 上一页  [11] [12] [1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