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贪官和珅与乾隆皇帝相处秘诀:侍君如父(图) |
|
时间:2009-9-23 10:09:42 来源:人民网
|
|
|
为,乾隆皇帝是个皇帝。
但是,在和珅眼中,乾隆皇帝不仅是个皇帝,更重要的,乾隆皇帝是个很普通的老人。和珅发迹的时候,乾隆皇帝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而且乾隆皇帝还越来越老。因此,在和珅看来,在更多的情况下,乾隆皇帝倒不像是个皇帝,而更像是个很普通的、很慈祥的老者。在乾隆皇帝身上,和珅似乎看到了自己父亲的影子。他看到,乾隆皇帝也有我们平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
因此,学会如何照顾好老年的乾隆皇帝,就成为和珅博得乾隆皇帝垂青的第二项基本条件。
那么,如何照顾好老年的乾隆皇帝呢?
第一、照顾好老年乾隆皇帝的生活起居。
照顾好老年乾隆皇帝,这本来应该是宫女、妃嫔、太监们的职责。但是这些宫女、妃嫔、太监们都没有文化,不能同乾隆皇帝交谈诗文、书画、佛经,也不能帮乾隆皇帝处理军国大事、进行多种语言文字交流。所以,和珅对老年乾隆来说,是没有一个人可以替代的。
更为重要是,年老的乾隆皇帝也与平常的老年人一样,喜欢别人奉承、照顾,和珅就陪伴在乾隆左右,对皇上服侍照顾,体贴周到。从朝鲜《李朝实录》中可以看到:和珅虽贵为大学士、军机大臣,但每当皇帝咳嗽吐痰的时候,他就马上端个痰盂去接。
第二、照顾好皇太后的生活起居。
在历史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想要亲近什么人,如果能够由他亲边的人入手,对他尊敬的人表现出同样的,甚至更强的尊敬对他关心之人表现出更多的关心,往往会被引为同道,使人一见如故,由到奇效。
乾隆皇帝这个人是非常孝顺他的母亲的,乾隆留有下来的万余首诗作中很多就描绘了母子之间共享天伦之乐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无限的热爱和依恋。这些诗往往借节日中母子相聚共庆为题材。比如每年五月,石榴花开,端阳春佳节来临的时候,乾隆总是陪伴着太后到圆明园中观赏龙舟。他的一首诗就记叙了这一热闹的场面,母子之情跃然纸上:
快霁天中景丽鲜,宜人都为利农田。
轻阴乍晴招惊牖,永昼如迟竟渡船。
斜叶焦云亭畔卷,低枝榴火沼中燃。
五丝彩缕随风俗,愿比慈宁寿算绵。
每当太后大寿之时,乾隆总是不惜财力地把寿庆办得隆重喜庆,场面宏大,让母亲满意、高兴,而和珅会与侍卫们一起,亲自抬着太后的凤辇,乾隆看在眼里,心中不由更加看重、欣赏和珅。
乾隆皇帝孝顺他的母亲到了什么地步?乾隆皇帝每天命令宫女给他的母亲梳头,把掉地下的头发一根一根捡起来,最后等到他母亲去世以后,把所有的头发都集中到一个盒子里,专门用黄金铸一个金发塔,这个金发塔现在保存在故宫里面珍藏着。外面是黄金的,里面是空的,空的盒子,盒子里面装的是头发。
崇庆皇太后在乾隆67岁的时候,以86岁高龄崩逝,乾隆悲恸欲绝,当即剪发,服白绸孝衣,为太后守孝。乾隆罢朝三日,长跪不起,就跟灵堂那儿,谁搀也不回家去,那个时候您觉得他是皇上吗?很多人都劝乾隆皇帝,劝乾隆皇帝要节哀,要慎重,要以国家为重,要以大局为重,只有和珅没有劝过乾隆皇帝一句话,乾隆皇帝跟那儿跪着,他也在那儿跪着,乾隆皇帝不起来,他也不走,他自始至终陪伴着乾隆皇帝,一句话都没说,和珅没有劝过皇帝一句话。这个时候和珅知道一切语言都是多余的。三天以后,乾隆皇帝瘦了,和珅也瘦了。乾隆皇帝后来作诗一首记录了太后故去之后的深切怀念:
游岁黑甜何处乡,从容掖辇祗如常。
孙曾侍宴到不代,歌舞行时娱一堂。
忽尔醒来余寂寞,泛焉涕出切悲伤。
因思向日即真者,非梦原都是梦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