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宋朝历史 >> 正文
杜月笙为何不留上海不去
400年前弹劾严嵩奏章现
最新热门    
 
弹劾不留情包拯号包弹(图)

时间:2009-9-17 13:35:20  来源:大河报

 

    包拯被老百姓称为“包青天”,但在北宋时期,包拯却有一个著名的称呼“包弹”。意思是说包拯不论王公大臣还是皇亲国戚,见其有过,必定弹劾。

    庆历五年(1045年),王逵任荆湖南路转运使时,横征暴敛,逼得当地老百姓起来造反。宋仁宗把王逵贬到了池州,不久就又提拔起来,任为江南西路转运使。包拯听到任命的消息,立即上书弹劾说:王逵在前任上,就不顾朝廷法令,欺压百姓,民怨沸腾,应该得到严厉的处罚,而不能提拔重用。宋仁宗看了看奏章,没有说话。包拯接连两次上书,宋仁宗没办法,就把王逵改任为淮南转运使。包拯还是不同意,又连续四次上书,弹劾道:如果任命王逵这样的酷吏,等于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一场大灾难。言辞非常激烈,朝中大臣听了都感到害怕。在包拯的坚持下,宋仁宗只得罢免了王逵的职务。

    张尧佐是张贵妃的伯父,被称为“国丈”。皇元年(1049年),宋仁宗为了讨好张贵妃,就把张尧佐提升为三司使。包拯上书弹劾说,三司使是国家的财政部门,需要精明强干的人来担当重任;而张尧佐平庸无能,非常不称职。宋仁宗置之不理,包拯又连续两次上书,请皇帝以国家为重,另选贤能。在包拯的再三弹劾下,宋仁宗免去了张尧佐的三司使。不久在张贵妃的要求下,又宣布授予张尧佐宣徽使等四个职务。包拯当场就表示反对,在大殿,当着宋仁宗的面激烈争论起来。包拯说得义正词严,口无遮拦,甚至唾沫星都溅到宋仁宗脸上。宋仁宗恼羞成怒地回到后宫,抹了一把脸上的唾沫,斥责张贵妃道:“你就记得宣徽使,难道不知道包拯是御史中丞吗?”后来,宋仁宗还是收回了宣徽使的任命。

    因此,在当时社会上形成一个新词“包弹”。凡是说某个人办事错误,就称之为“有包弹”。如果说某个人办事完美无缺,就称之为“没包弹”。宋人笔记中记载:“包拯为台官,严毅不恕,朝列有过,必须弹击,故言事无瑕疵者,曰没包弹。”并且说“都邑谚,目人之有玷缺者,必曰有包弹矣。包弹之语,遂布天下”。“包弹”成为北宋的流行词语。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