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宋朝历史 >> 正文
没有相关中国历史
最新热门    
 
三关一纛大字杨 真实的杨家将如何对垒萧太后

时间:2010-5-3 10:25:05  来源:辽沈晚报
业从辽军背后发起冲锋,与潘美的部队对辽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由于战马后面拖着树枝卷起大片尘土,一时烟尘滚滚,战马嘶鸣。杨业一马当先,率宋军铁骑冲入辽军阵中乱砍猛杀。辽兵毫无防备,加之弄不清后面究竟来了多少宋军,一时间胆战心惊,阵脚大乱,纷纷溃散。杨业带兵乘胜追击,掩杀十几里,射杀辽军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活捉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缴获兵甲战马无数。

    雁门关之战,杨业、潘美二人同心协力,配合融洽,打了一个十分漂亮的战役。从此以后,杨业威震塞北,“杨无敌”令辽军闻风丧胆。因这次战功,杨业被提升为云州观察使,仍知代州。

    但是,杨业取得的胜利并没有为他带来多大荣耀。相反,北宋其他边关守将以及朝中的那些“大儒”们对他的成功充满嫉妒,纷纷上书弹劾,甚至公然明目张胆地捏造“证据”,诬陷杨业“谋反”。宋太宗对杨业这个“降将”本来就不是非常信任,只是迫于北方防务吃紧,才不得不用。接到弹劾杨业的奏折之后,宋太宗思来想去,最后干脆将所有参劾杨业的奏折封好,派人送给杨业,一方面表示对他的信任,一面给予杨业“旁敲侧击”式的压力。

    血战陈家峪杨业殉国

    在公元986年宋太宗第二次伐辽的“雍熙之役”中,由潘美和杨业率领的西路人马虽然旗开得胜,连克寰、朔、应、云诸州,但因宋军中路、东路主力20万人全军覆没,原计划合围幽州的战略意图再难实现。宋太宗只好下诏指示潘美和杨业撤退,护送寰、朔、应、云四州的官员和人民内迁。

    根据当时的形势,要完成护送任务,正面出兵损失一定很大,而且不一定能成功。所以,杨业向潘美建议避开辽军锋锐,分兵应州吸引辽军主力,然后派数千精兵埋伏在退路的要道,掩护军民撤退。

    潘美对杨业的建议沉思不语,时为监军的蔚州刺史王却大表异议。他不但不同意杨业的正确方案,反而污蔑杨业贪生怕死,不想出战。他主张从雁门关北上,与辽军正面作战。

    杨业听后当即反驳说:“不行,这样做,一定会失败!”没想到王以怀疑的口气说:“你不是号称‘杨无敌’吗,为什么不敢与敌人正面交锋,难道你有不可告人的打算吗?”杨业听了气愤地说:“我这样做不是怕死,而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好完成皇上交付的使命。既然你这样责问我,那好吧,我现在就遵命前往。”

    出发前,他含泪请求潘美允许留下长子杨延昭,并哭着对潘美等人说:“这次出兵,必定失利,我是北汉降将,蒙皇上大恩,我愿以死报国。”他指着陈家峪口(今山西朔州南)说:“请你们务必在两翼布置强有力的弓箭手,我转战到这里,你们就出兵夹击,不然,我们将会全军覆没。”说罢,杨业率兵出发了。

    辽军统帅耶律斜轸得知杨业带兵前来搏战,派副将在路边设伏,他本人则率兵与杨业接战。两军交手后,耶律斜轸没战几个回合便拖刀败逃。一心想杀敌求死的杨业,明知是圈套,也硬着头皮往上冲。果然,追出不远,辽军伏兵四起,宋军被团团包围。

    此时,潘美与王仍在陈家峪口观望等待。王派人登台瞭望,见没有什么动静,以为辽军已经败走,想争着报功,立即领兵离开了陈家峪口。潘美见王军队离去,也以“不能制止”为借口,带领所属部队后撤二十多里。

    杨业率领部下浴血奋战,从白天一直战到黄昏。最后,只带领少数官兵退到陈家峪口。杨业本想利用伏击,挽救败局。谁知,陈家峪口连宋军一个影子也没有。杨业气得“拊膺大恸”。

    当时,杨业的部下只剩下一百多人。他对部下说:“你们都有父母妻子,白白跟我送死也没用,不如及早逃命。”众人感动得痛哭不止,都不肯离去,最后,一百余人全部战死疆场。同时殉难的有杨业的儿子杨延玉、宋太祖皇后之兄贺怀浦、淄州刺史王贵等。

    在小说和电视剧《杨家将》中,有“令公碰碑”情节。是说杨业被契丹大军围困于李陵碑附近的狼心窝,想到“羊(杨)入狼窝,焉有生机”,“若被辽人生擒,受他耻辱,不如乘早死之为愈”,遂碰李陵碑而死。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