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图片 >> 老照片图库 >> 正文
民国初年的故宫
民国时期的军训
民国时期美女的端庄时尚
盘点民国时期的美男:毛
民国时期的高清晰老照片
1948年中华民国陆军总司
民国国会投选现场情况(
中华民国历任八位总统(
民国时期的全民选举老照
民生中国:广东梅县民国
最新热门    
 
民国京师第二监狱大揭秘

时间:2009-9-20 12:09:42  来源:ilishi

在北京德胜门外,有一条路,叫功德林。地因寺而得名。功德林原是一座古刹,旧称“石佛禅林”,始建于金代。“功德”二字,原本是佛家用语,专指念佛、诵经、布施等事。相传,唐代僧人玄奘去西天取经,在其经文上就有“功德”二字。元代功德林寺是在大都健德门内,一度香火极盛。明代收缩京城,北面的城墙向南移数里,于是功德林寺就位于德胜门外了。后来逐渐荒废,僧去寺空,石佛也无踪影了。旧中国多灾荒,劳动人民不得温饱。于是有不少人就跑到京师逃荒。有的到处流浪,沦为乞丐;有的举旗造反,就成了对统治阶级的反抗力量。饥民上京,对统治者是一种危险,弄不好会动摇其统治,只好拨出点钱粮,赈济灾民。使之暂时糊口,而不至生非,造反,于是就在京师各处设置粥厂,施舍粥饭。功德林寺粥厂即是其中之一。据《光绪顺天府志》载:“功德林寺粥厂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由山西僧人王之章募建。”“初名功德林寺粥厂。每年夏季施茶药,冬季施粥。后又名普济院。”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粥厂创办时,康熙皇帝亲自书写匾额“膏泽回春”,还专门建了一座御碑亭,那碑刻铭文也是康熙皇帝写的:“寒得衣而饥得食,羁旅如归,病有托疗有方,好义轻施乃良民之美行,灾拯患实盛世之休风。喜见我民还敦古道,咸能体朕忧民之念,推朕救民之心。此则朕之志也”。功德林的经费,到了康熙年间,已逐渐形成了律例。每年由国家拨一千两白银,买米备粥,施舍给孤贫。这是经过皇帝批准的开支。有的年头还另追补到五千两白银。清雍正元年(1723年)功德林奉旨重修,赐地二顷。礼部尚书张廷玉重新书写了“功德林”的匾额。后来有人认为光靠施舍也不是个好办法,主张收容孤贫,教其一技之长。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山西巡抚赵尔巽奏请各省通设罪犯习艺所。光绪应允。京师开始筹办顺天府习艺所。光绪三十一年七月,中央工巡局大臣大学士那桐奏准,在功德林创设京师习艺所。其宗旨是:收容犯人,令习技艺,使之改过自新,藉收劳则思善之效。习艺所设监督,典狱官,看守长等官员,还有看守、医师、技师、教诲师等共百余人。分为文案、会计、考工、庶务、稽巡五处。另有织巾、织带、织布、铁工、搓绳等五科。分别进行生产。这时的功德林京师习艺所,不再是寺庙办的救济乞丐的粥厂,而是我国第一个劳改机关,而且还是由中央巡警部直辖的劳改机关。到了宣统年间,功德林已形成了一个规模很大的劳改机关,号称北京模范监狱。民国二年(1913年)十月在功德林成立宛平第二监狱。次年十月改名为京师第二监狱。当时的司法总长是梁启超,该监狱的狱长是梁锦汉。民国政府拨款八万一千九百元,在占地近百亩的地方,建设了一座特殊的监狱:

进门之后,有一个小院,院内树着一个绞架:

 

监狱的特殊形式,给人们恐怖的感觉。监狱里面除了管理人员办公用房以外,重点建筑是监房。据说这里的监房是采用日本监狱的模式建造的。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