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世界历史 >> 世界史 >> 正文
“主体哲学”:金日成出
世界军事史的七大未解之
有唐人的地方,就有马球
最新热门    
 
史前就有全球化:“五谷丰登”词汇发明就是结果

时间:2011-01-19 01:04:42  来源:不详

 

本文摘自《光明日报》2011年01月11日第14版  作者:杨雪 原题为:史前就有全球化

身处全球化时代的我们,每天都享受着“天涯若比邻”的便捷。全球化的利弊也是世界性的前沿话题。可是越来越多的考古证明全球化并不是发生在今天,早在公元前三四千前的史前时代人类就发生了一次全球性的东西交流南北融合,并因此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比如两个非常对称的词汇“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就是全球化的结果。

在大约一万年前,世界出现了四大独立起源的农业文明中心区:两河流域西亚农业起源中心区、中国农业起源中心区、中南美洲和非洲农业起源中心区。西亚独立起源的农作物代表主要是小麦、大麦和豆类,驯化出的动物包括山羊、绵羊和牛;在中国起源的农作物包括水稻、小米、大豆、荞麦等,驯化出的动物则是狗、猪、鸡等。

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的兴隆沟遗址,剑桥大学的考古学家马丁教授和中国的考古学家发现,早在八千年前这里已经开始种植小米。而且还发现了人工栽培的距今7600年前的糜子,就是现在蒙古族早餐还常吃的“炒米”。糜子具有生长期短、可以适应处女地生长两个特点,导致其被不断迁徙的人群使用,并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在距今7000年左右传入欧洲。从黑海西岸到东欧和中欧的20多个不同地点,都发现了小米的遗迹。

与此对应,起源于西亚的小麦在大约距今4500年前传入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而分布广泛的遗存显示它的传播至少包括了三条路线,即主体为北线的欧亚草原大通道,中线为河西走廊绿洲通道,南线则是沿着南亚和东南亚海岸线的古代海路。同样是小麦,为什么西方人习惯吃面包而中国人习惯做成面条或馒头?合理的解释是,小麦传入中国时并没有传入其饮食的方法,于是中国人首先根据中国的地理条件在种植上进行了改变,同时又创新性地发明了馒头与面条的吃法。

五谷丰登,代表了农业的兴旺,五谷一般是指黍、粟、稻、麦、菽。这既包括中国自己起源的稻子、小米,也包括了从外部输入的小麦。“六畜兴旺”更是史前文明交流的代表。事实上直到夏、商、周三代,六畜才逐渐齐备。中国的六畜可以分为两组:猪、狗、鸡和马、牛、羊。猪、狗、鸡常见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与定居农业生产方式相关;马、牛、羊多见于青铜时代文化遗址,与游牧生活方式有关。猪是东亚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家畜,是定居农业文化的象征,而马是游牧文化的标志,猪和马重要性的变化意味着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的消长。

马丁教授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认为,距今4000-5000年前,世界首先发生了一次食物的全球交流,然后在4000-3000年前,金属制品和动物开始迁徙,到了3000-2000年前,更为精致的东西开始传播,这就是中国丝绸之路的开端。也就是说,丝绸之路并不是第一次中西交流的起始。在此之前已经有了一条草原通道。

所谓欧亚草原通道是指以欧亚大陆草原为主线的一条东西向的古代通道,东起南西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