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世界历史 >> 历史战争 >> 军事评论 >> 正文
没有相关世界历史
最新热门    
 
猪要养肥了再杀,解决领土争端不能太急

时间:2009-9-3 22:24:48  来源:西陆军事

有一个相声叫《我惯着他》,说一个外号"惯常"的家伙,对生活中一些人、一些事情,总是"惯着他"--结果,那些被"惯"着的,一个一个在后来,栽了跟头。
个人觉得,当前周边的领土、领海纠纷,国家暂时采取"惯着他",完全正确。
可是在网上,几乎"打"声一片--天天嚷嚷着,打这个、打那个,教训这个、教训那个,好像战争是小孩子过家家,说打就可以打,就打的不亏似的。
还有,就是"骂"声一片,嫌国家太软,嫌军队没出息,嫌委屈了!这些心情,都可以理解,可是一些网友的偏激观点,很可能正中敌人下怀! 
 
以《孙子兵》为代表的东方兵学,尤其中国兵学,最强调对战争问题高度重视、严谨审慎。读《孙子》二十年,对《孙子》也有一定理解,也就理解了国家当前的难处和策略。
《孙子兵法》首篇第一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所谓"兵",可视为国防、战争及战争有关问题的总代词。虽然从定义讲,这话并不完善;但从"兵"与国家兴亡及命运的关系,及"兵"在国家建设中的地位来看,非常切中要害。
人类战争史,已无数次证,且仍将进一步证明,孙子的这一论断的巨大意义。
强调严谨审慎,是孙子战争观的重要特征。它包括慎决、慎战两方面。
慎决是严谨审慎战争决策;慎战指从初战到结束毫不懈怠。孙子在《火攻》篇中说:"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这段话的核心,是"利"和"战"的关系,同时提出"战"与"止"的决策依据。"利"即国家战略利益,可以用等式:"利"=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军事利益+其他利益来表示。
孙子的这段话要求:君主、将帅进行战争决策,须首先考虑国家战略利益;并可以用两个不等式表示:
1、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军事利益+其他利益>战争付出。则"战"之--可以出兵交战。
2、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军事利益+其他利益<战争付出。则"止"之--坚决不要出兵。
孙子的严谨审慎,还表现在他对影响战争胜败诸因素的考察上。孙子主张,在战前以"道、天、地、将、法""五事"为内容,以"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七计"为标准,进行一次全面权衡,看夺取胜利的条件具备多少,并以此来预见胜利。
个人认为,孙子于2200多年前抽丝剥茧,去伪存真,洞悉玄机,总结出涉及国家政略、军队建设、管理训练、官兵素质等影响战争胜负的诸因素,基本符合战争指导与决策的客观规律。
那么,回过头来,看看,想想,当前面临的形势--可以说,越南及南海诸国的强占行为是可气的、印度的死皮赖脸是可气的、日本抢劫来的领土就成了自己的态度是可恨的。
可是,这就是开战的全部理由?
远不是。
 
记得2006年年底,美联社报道了美国的一份报告,其中对中国国防工业发展做了分析,称:对于未来十年的展望,就中国而言,它很可能成为一个科技发达的超级大国,与美国和欧盟分庭抗礼,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与此同时,中国将上升为全球第二大军事力量,并逐渐达到能制衡美国军事力量的水平--这一份报告相当有名,这就是由美国哈德逊研究机构,出台的《中国的新跨越式发展》报告。
到了2007年度,据印度喀拉拉新闻网报道,美国专家认为,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军力平衡,近年来一直保持着平衡的状态,但是在接下来的十年到二十年中,随着解放军不断加速的现代化进程,印度将发现自己很难抵挡住来自中国军队的攻击。
发表这一言论的,是美国战略专家艾西利-特利斯,他曾任美国驻印度大使馆的高级咨询和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顾问,曾经在美印核协议谈判中扮演重要角色。特利斯长期以来,一直对中国军事实力的增长进行研究。
另外,之前台湾"中央社"报道说,美国知名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与日本《朝日新闻》曾针对亚洲九国的外交专家进行调查,结果有65.5%的受访者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