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世界历史 >> 历史战争 >> 军事评论 >> 正文
普京称俄罗斯准备在研制
西方的不满,对我们来说
中国是狮子:西方国家为
逞凶耍赖,朝鲜真的不是
西方的不满,对我们来说
中国是狮子:西方国家为
逞凶耍赖,朝鲜真的不是
西方的不满,对我们来说
中国统治世界,西方怀着
沈阳:沦陷中的不屈
最新热门    
 
西方的不满,对我们来说是犬吠还是圣旨?

时间:2009-9-15 23:46:27  来源:西陆军事

西方的国家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就一直在中国的领土上作威作福,直到中国解放,改革开放后,又沉渣泛起!仅仅这一百年外加三十年的光景,西方国家成了圣贤,成了某些西方豢养的精英的主子,不但唯命是从,而且极尽阿谀奉承之态。
可是随着中国的逐渐崛起,随着民族强大意识的逐渐恢复,当惯了老爷们的西方开始不满起来。只要中国但凡有些动作,立即就会招来西方的不满,也立即会有一批中国的学者啦、专家啦、教授啦,或者精英啦,跳出来,大声疾呼:为了友好,为了不影响双方关系,避免出现负面影响,应该谨慎些。更有甚者,放弃了根本的原则立场。那么在这个汹涌的时代,西方到底怎么了?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西方的这种态度?我们将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西方为什么对中国不满,总的来说大概有三点:
一、"只需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双重标准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一直以来都充当着强盗和伪君子的角色,只不过随着世界的变化,实力的此消彼长,没有昔日的那种实力,才变得好像谦谦君子一般。这种糊弄世人的伎俩,只不过是将卑鄙和无耻掩藏的更深而已。
美国等西方国家可以恣意的向台湾、日本、韩国等国家出售武器,而且都是进攻型武器;可是对于中国和俄罗斯向古巴、朝鲜、伊朗等国家出售哪怕一只步枪,都还来了"友邦的惊诧"、"西方的不满",一顿大大的反对,这难道就是西方提倡的公平和共生?可是就是有一些权威的学者(咱不知道权的谁的威),提出中国应该避免让西方认为中国有威胁!
美国在世界的许多地方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权威学者出来说不是,中国出售一些武器就有人出来说自己的不是。美国放了这么多的火,中国点点灯都不行,这就涉及到下个方面。
 
二、中国人的弱点成就了西方的容易不满
其实中国人是一个非常爱好和平的民族,尤其是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和佛教的洗礼。隐和忍、君和臣、生存和宿命在中国文化里得到了非常大的体现。在遇到国家危难,民族危机的时候,那些饱学之士大部分选择隐和忍;一旦到了太平盛世,他们又变成君和臣;为了生存,给自己一个宿命的台阶,所以,中国人是非常好管理的。当初日本就一个日本文官,就可以管理一个中国的几十万人的县城,也是这个道理。这些都"成就"了,中国人那种奴性。
但是,一旦在压抑到一定程度,而且有了事件作为突破口,就会爆发,形成一股合力。能够控制和驾驭这种能力的人,自古以来没有几个人,最近的一位就是我们的伟人--毛泽东主席。他深谙中国民族的弱点和特性,能够开发出中华民族的潜藏灵魂深处的精神动力和信仰。其他的人,没有这个能力。
所以不能使中华民族13亿5000万人,形成合力,来对抗西方的责难和威胁。相反的却在不断的,分化自己的力量和意志。
恐惧是可以传染的,奴性也是可以传染的!而一旦中华民族传染上奴性,就非常的危险了!
 
三、对立的意识形态作祟、困兽之争的无奈表白
曾经中国是世界的一极,在中美苏的大三角中,中国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创立了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形态。我们不同于西方的伪善,我们不同于苏联的张狂霸权,我们是柔中带钢的坚强和隐忍,随意没有人会小看中国的意志,没有人会嘲笑中国的外交辞令,每一次中国的对外宣言都还来西方恐惧的猜测。
所以三十年过去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西方的保守思想依旧认为中国还是三十年前的那个国家,而政客们已经从中国八股式的外交辞令中嗅到,中国已经变了。所以在西方矛盾的认识下,充分利用了这种东西方共同的改变,达到西方自己的最终目的。西方的经济出现了困境,作为和政治捆绑的经济出了问题,那是非常严重的。所以一个外部柔软的敌人,可以转移民众的注意力,更何况政客们还能从一些无耻的操弄中获得经济利益呢?
所以中国成了众矢之的,各种责难和不满接踵而至,中国也是疲于应付--其实也不是,只要按着外交部八股文念一遍,就可以了。
 
这样看来,什么样的中国,西方会满意呢?我想要想西方满意,无外乎就两点,西方不但满意而且会大呼中国人万岁!
一个就是人民解放军解除武装,警察佩红缨长矛维持治安;一个就是将中国的人民工资降到最低,1400元吧,然后无限的举中华之人力物力为西方生产廉价产品,同时创造出1000万的资本家,购买西方的奢侈品,再将西方的钱花回去;这样西方将非常的满意。我们也非常的安定。
这样行吗?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