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世界历史 >> 历史战争 >> 军事评论 >> 正文
来,让俺给你们解释一下
从中国航空博物馆看人民
中泰国防部第八次防务安
外媒关注国庆阅兵战略武
50年代苏联从中国“撤侨
比较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
1902年4月8日 俄国同意
最新热门    
 
从中泰拳王争霸赛——看国际政治明争暗斗!

时间:2009-12-24 11:28:56  来源:西陆军事

 
从中泰拳王争霸赛看中国能否KO世界霸主

中泰之间这场拳击赛之间的争吵告了一个段落,输赢暂且不论,而比赛之中表现出来许多有趣的现象也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中国KO的那位,最致命的是最后少林俗家弟子的那一脚,先不要说是练过武术的练家子,就是一般的人用脚扫上一下脑袋,也够人受的,何况是一个以从小苦练基本功的少林俗家弟子呢。当然,五场的战术和实战,都可圈可点,由此我们来看一看现在的国际局势,是不是跟这个拳王争霸战,存在异曲同工之妙。

    第一 和平之下的争斗,是规则的争斗

  
    有人说中国融入世界比别人晚,而且起点低,只有充分的融入世界,你看现在中国的经济已经要超过日本了,尤其是GDP。中国繁荣了,这一点我不想否认,一个13亿5千万的人口的国家,大家都在努力的生产,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强大,这个与开放与否,容不容入世界,没有直接的关系。那么既然融入世界了,我们就谈融入世界的问题。

  
    三十年前,中国也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度,而是我们没有参加以美国主导的西方的世界。后来中苏关系出现裂痕,知道最后,兵戎相见。但是我们还是顺利的加入了联合国,这说明那时候我们也是和世界有很大的接触的,只不过我们在建立我们自己的行为规则,在遵循我们自己的做事方式。可以说,现在许多引以为豪的事件都是那时候做出的;甚至像香港和澳门回归这样的大事都是主席老人家,先定下一个预案,后代来执行或丰满起来的。
  
    当然现在是和平世界,和平世界并不是没有斗争,而是斗争的更加激烈。冷战时期的斗争,充满了火药味,现在的斗争虽然觥筹交错,但是更是血腥和惨烈。稍有不慎,就会损失巨大,而且容易丧权辱国。那么和平之下的斗争,归根结底到底是什么的斗争呢?
    其实,最终都是规则的斗争。
  
    就拿这次气候峰会来讲,西方和第三世界,以及南北方的斗争,说是气候问题,其实就是谁来主导这个规则的为题。在中国融合西方的规则三十年,甚至有时候是明知有损失,却还是为了融合而融合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即便中国稍微改变那么一点的西方制定的规则,都会引来巨大的非议和污蔑!
  
    是中国做的不对吗?是中国付出的不多吗?是中国为了那些穷弟兄的呼喊不正义吗?不是,统统不是,而是西方看惯了中国按照西方的规则游戏的样子,一旦中国制定,哪怕触犯了一点西方的规则利益,他们就有些不适应了。
  
    第二 竞争最后的结果,可以共同发展,但没有双赢
  
    现在流行双赢,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在世界这个大局势下,更是不可能存在。就像两个拳手的搏击,他们可能为了这次比赛,准备了很长的时间,而且各自付出了很多汗水,技艺也可能增长了很多,从发展上来讲,双方都发展了。可是搏击的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个人必须有胜负,团队是五局三胜。
  
    对于中美这次跨世纪的斗争,同样的也是这样,看似大家都在发展,其实最后的结局只有一个,要么中方胜,要么美方胜。而且是没有裁判,这场搏击,比拳王的争霸更加残酷。拳王们,可以有一些小动作,但是如果过分了,就会制止,但是中美之间的搏击,是不可能停止的,不论是什么手段,哪怕下三滥的手段呢,只要最后站起来的是自己的国家,就是胜利。
  
    美国深谙此道,已经开足了马力,向中国进行着,除了热战以外的所有手段,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思想意识的,人民像样的,甚至军事作战思想的等等,这些我就不做过多的介绍了。因为美国心情坦然的借光中国13亿人口的三十年辛勤汗水的积累,而且不遗余力的花光所有的积蓄,我们不得不说美国在进行着一场阴谋。
  
    第三 没有规则的斗争,就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和平需要规则,谁制定了规则,谁就可以找到规则后面留下的后门,获取自己的利益,就像银行前门存钱,后门将钱弄走一样。但是,当我们面对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的时候,我们还需要继续利用西方制定的规则吗?如果不遵循西方的规则,我们是不是要建立自己的规则。如果没有我们的规则,可以遵循,或者别人不认可我们的规则,怎么办?
  
    只有一条,那就是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说过的:要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只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