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世界历史 >> 历史战争 >> 军事评论 >> 正文
第二炮兵党委作出向导弹
我专家提议建补给点 西
专家批西方“不愿看到中
解放军课题专家:中国军
专家:今年着力改善部队
军校专家研发先进后勤系
客观的评价:外国专家眼
美国专家:中国武器国际
全球战略角逐加剧军事专
俄国专家:如何看苏联民
最新热门    
 
外资专家: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不谈主权

时间:2010-1-9 11:48:34  来源:西陆军事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国项目主管、《卡内基中国透视》主编 王雅平 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 2009-12-23--中国走向海洋

核心导读:
中国处理南海地区领土争端的方针是"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史文认为,"这一原则总体上来讲是有效的。它不仅成为2002年中国与东盟各国签署的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基础,而且也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改善关系创造了前提条件。"他谈到,"中国曾经为东盟国家团结起来,一致在领土纠纷问题上向中国施压感到忧虑。中国意识到必须改变自己的立场,以更为接纳的姿态不仅从双边也从多边上与东盟国家相处。于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就成为了开启改善与东盟关系大门的钥匙。" 
汉子点评:没有了"主权在我"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就成为了开启改善与东盟关系大门的钥匙。这就是外资专家鼓吹的和赞扬的,也是阴暗的暗示的。
中国走向海洋原文
所谓"海洋化",即随着一国国力的增强,其在海洋上的利益会增加,便自然促使其强大海军与扩展海上活动。纵观历史,任何大国的崛起必然伴随其海洋化的进程,古代的中国、近现代的英国和当代的美国,皆是如此。
2009 年是中国走向海洋化的重要一年。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并具有一系列的代表事件--中美两国在太平洋上的角力、中国在印度洋上的能源利益、和中国在南海的领土纠纷。
中美两国在太平洋上的角力
中国的经济重心在东南沿海,加之北京在台湾问题上的敏感神经,东南门户的大开是北京的一块心病,也是中国军事演习模拟防护的重点。中国已经在静悄悄地发展自己的海军实力。
而美国在太平洋上的霸权地位是长期以来的既成事实,美国海军已经习惯了在太平洋上的荡然直去、横无拦阻。不仅美国自己,而且美国在亚洲的盟友及许多东南亚国家都认为美国海军是二战以来维持太平洋和平的关键力量,并希望看到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力量存在的继续。
中美在太平洋上的角力因此便不可避免。今年3月发生了中国军舰在南海驱逐美国无暇号海洋监测船一事。此后,类似的小事件又有多起。
对无暇号事件的分析已经有很多。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中美安全问题专家史文(Michael Swaine)简单概括认为,美国想对中国日益增长的海军实力,尤其是中国在海南岛附近新建的潜艇基地进行侦查。无暇号海洋监测船的操作便是此类侦查活动之一。中国强烈反对美国在中国周边进行侦查活动。其实2001年的撞机事件也是如出一辙。
两国在事后各执一词。一方面是在对国际法的解释上存在着技术上的差异。中国坚持,《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禁止一国在他国专属经济区进行"不友好的"或"具有威胁性质的"军事活动,包括美国无暇号在中国的专属经济区内所进行的监视活动。美国则认为,国际法规定外国船只可以在他国专属经济区进行任何"和平的"活动,不需通过该国准许。--争论焦点在美国监测船在中国专属经济区内的监视活动是否被认为是"和平的"活动。
另一方面,即使不存在对法律解释上的分歧,中国也不会愿意美国在中国的海岸线附近肆无忌惮地搜罗中国的机密军事情报。"中国对美国也有着各种各样的侦查活动,但尚没有美国监测船这样的尖端技术,也没有他们这样的‘明目张胆 ',"史文如是说。
中国海军将继续扩张;美国也将继续密切地监视中国在这方面的发展。中美两国在海上的"相遇"会变得越来越频繁。史文指出,中国海军实力的壮大也将使中国在捍卫她的利益的时候更加自信,有时候甚至是武断。"但考虑到两国之间更大的共同利益,很难想象这一问题会成为使中美关系‘翻船'的问题。 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
中美两国在海洋上的拉锯是世界力量格局转变的集中体现之一。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如何化干戈为玉帛,要求两国领导人共同具有危机意识、冷静克制与沟通谈判的智慧。 
中国在印度洋上的能源利益
外报称,今年年初,中国在全球掀起了"购物"狂潮。这个"物"主要是指能源与矿产资源。随着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信用的急剧紧缩与商品价格的大幅下降,中国海外资源投资在2009年呈现了迅猛的增长。据报道,仅在今年2月份,中国的海外石油与矿产投资总额就高达630亿美元。根据研究公司Dealogic的统计,仅在2月的两个星期之内,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的投资总值就已超过211亿美元,相当于2008年中国全年对外投资总额的 40%。
"走出去"的能源战略由来已久,且已被上升到"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之举"的层面。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爆发以后,中国的能源安全意识也逐渐加强。能源从一个单纯经济或行业的层面,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政策层面。因此,中国面临的已经不是"是否要走出去"的问题,而是"要如何走出去"的问题。
"走出去"不仅需要正确的方法与战略,而且也需要运输途径的畅通。
中国80%的原油进口运输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中国原油运输对马六甲海峡的过分依赖被称为中国的"马六甲困境&quo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