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世界历史 >> 历史战争 >> 军史 >> 正文
98岁革命老人追忆父亲:
毛泽东和江青的神秘婚宴
毛泽东一生经历的十大尴
蒋介石逝世 毛泽东悲伤
毛泽东五次拟定接班人真
毛泽东秘书们pk“封疆大
毛泽东秘书 柴沫死因真
毛泽东为何向刘少奇推荐
毛泽东战争中促成五对姻
毛泽东和刘少奇的最后谈
最新热门    
 
由毛泽东的“半字之师”说起

时间:2010-6-12 12:17:47  来源:解放军报

    毛泽东不仅是革命家,而且是伟大的诗人。他的诗词韵味超绝,脍炙人口,气势磅礴,意境高远,语言明丽,催人奋发。他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更是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林史话。“半字之师”便是其中一则。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园韶山,满怀深情地写下了《七律·到韶山》,原稿中首句是“别梦依稀哭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他左右推敲,直到东方发白完稿后,虚心地请教身边的工作人员梅白,梅白建议将其中的“哭”字改为“咒”字,这一字虽然只变动了下半部分,但使整篇诗的诗意较前深刻,气势也更宏大,毛泽东连连称赞:“改得好!改得好!”为此,他尊称梅白为“半字之师”。学海无涯,再伟大的人也有不懂的知识,不精通之处,惟有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才能走得更远,取得更大的成绩。

    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有当“小学生”的心态。毛泽东曾说,“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1965年,陈毅有诗请毛泽东修改。他这样回信陈毅:“你叫我改诗,我不能改。因我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我看你于此道,同我一样,还未入门。”毛泽东敢于承认自己存在的不足,一生都自觉坚持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时刻都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热情和强劲的学习动力。相反,骄傲的人常常满足于已经取得的些许成绩,沾沾自喜、陶然忘形,所以会丧失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再不愿学习新的东西。如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新知识新事物不断闪现,一个人要始终走在社会前列,就应如毛泽东那样以谦虚的心态加强学习,通过学习掌握新知识、研究新情况,提升自身本领。

    谦虚的人深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所以能够放下架子,积极主动地向别人求教,在兼收并蓄中丰富自己,在取长补短中提升自己。毛泽东的诗歌创作之所以成就斐然,与他的不耻下问是分不开的。被毛泽东称为“一字之师”的臧克家的地位并不高,但是毛泽东很喜欢向他请教,并且只要是好的意见、正确的思想,他都采纳。上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毛泽东每有新作,必定寄给诗人臧克家一份,听取意见。1962年他给臧克家的信上说:“你细心给我修改的几处,改得好,完全同意。还有什么可改之处没有,请费心斟酌赐教为盼!”正是这种虚心、诚心,使得他从生活中、从民众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写出了大量至今还广为流传的优美诗句。建国初期,毛泽东发表了25首诗词。当时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元贞十分喜爱并反复吟诵。当他读到《七律·长征》时,觉得第三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中已出现了一个“浪”字,后面第五句“金沙浪拍悬崖暖”中又有一个“浪”字,显得重复,致使“悬崖”的“悬”字缺乏诗意,不如把第五句中的“浪”改为“水”,“悬”改为“云”好。毛泽东收到信后,觉得罗先生的意见很好,立即改了过来。而骄傲的人往往自视甚高、目中无人,不愿向他人尤其是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请教,这就必然堵塞他们借助他人实现提高进步的渠道。(芦炜 申炜)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