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西安六月二十五日电(记者 冽玮)地处陕北黄土高原的陕西省甘泉县近日发现两处佛教石窟,分别属于唐代和宋代,为研究唐、宋时期佛教文化在陕北地区的传播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甘泉县位于延安南三十七公里处,因境内有隋炀帝赐名的“美水泉”而得名。甘泉县历史悠久,西周即有记载,秦置雕阴县,北魏初设临真县,唐武德元年置伏陆县,天宝元年改为甘泉县。
此间文物工作者是在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前期摸底工作中,发现的这两处石窟。唐代石窟位于洛河南岸临河的一处悬崖峭壁上,为单体窟,窟门呈竖长方形,高约一米,两侧雕刻有力士造像,力士身体健硕,头戴宝冠,身着长裙,手持法器,怒目而立。由于石窟开凿于崖壁中部,下距河床、上距崖顶各约近二十米而无法进入,窟内情况不明。但从洛河对岸望去,隐约可看见窟内有一些石刻佛像。根据造型及雕刻风格初步判断,这座石窟的开凿年代应为唐代,是甘泉县境内继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发现的第三处唐代石窟。
宋代石窟位于一石壁上,由两个小型石窟和一个造像龛组成。石窟均为方形窟。一号窟深约两米、高约一米,两侧窟壁上雕刻菩萨、佛、以及形态各异的十六罗汉造像,窟顶雕莲花纹藻井;二号窟深约一点五米、高约一米,正面窟壁刻一佛二弟子两组,两侧分别雕刻两菩萨、天王、供养人及罗汉造像,窟顶为莲花纹藻井。佛龛高八十厘米,雕刻一尊坐佛,风化严重。从石窟的形制、造像组合及雕刻风格,参照甘泉县境内已发现的有明确年代的石窟特点分析,初步判断其年代应在宋、金时期。
据统计,目前该县境内已发现北魏、唐、宋、元、明等朝代的石窟近二十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