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宁市良庆区文物普查人员在良庆镇缸瓦窑村发现了这样一座长达40多米的古龙窑。
龙窑建在缸瓦窑村里的一座土坡上座,窑身有一小段已塌陷,但大部分窑床保存完整,可以清晰地看到窑壁和烧结面。
进入到窑体,记者看到该龙窑成一长隧道形窑炉,通长约40米,窑身外壁宽约3米,内壁底部宽约2.3米,高约2米。
记者注意到,龙窑窑身左右各开有不少宽约20厘米、长约30厘米的长形孔,当地村民说,这是投柴孔,每隔1.3米就设置一个投柴孔,原来设计有40对,煅烧产品的时候,就把松柴等燃料投入炉中。而要想烧出制品,最简单的产品也需要烧制3天3夜,一些精贵的产品,煅烧的时间更长。据文物普查人员介绍,为了防止高温产生膨胀而损坏窑体,在投柴孔边还筑有支撑柱。
据介绍,村里原来有5座龙窑,有3座已完全拆毁,荡然无存,一座则被破坏比较严重。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文物普查人员找到这座保存比较完整的龙窑。据称这座龙窑,陶器烧得既多又快、又透且省柴。
记者了解到,龙窑昔日以烧制缸、罐、壶、坛等日常用瓷器为主,使用的是传统工艺,一口龙窑一年可出产15窑左右,一窑最多可以烧制1万多件瓷器。
原良庆镇缸瓦窑陶瓷厂老厂长朱濡志介绍,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良庆镇缸瓦窑陶瓷厂可以生产缸、罐、坛、煲、盘、碗、壶、瓦、排水管道、烟囱等至少180多个品种,有的还远销东南亚地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陶器已不再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需品,传承了数百年的民间窑火熄灭了,许多民间老艺人也已作古。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