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州县上金乡联江村舍巴屯的村民在挖蓄水池时,刨出的土方里面混杂着不少碎瓦片。12月12日下午,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崇左市文博单位到该屯开展文物普查时,意外
发现这些碎瓦片竟是汉代的板瓦、筒瓦、陶罐等残片,一处面积约3600平方米的汉代遗址在广西西南地区首次被发现。
发现经过:
三江口隐藏文明遗迹
12月13日,记者跟随广西文物局专家赶赴龙州,从上金乡弄庙渡口乘机动船,溯左江几分钟后,来到了明江、丽江的交汇处,两江并流成左江,因此这里得名三江口。
明江、丽江汇流形成的半岛,当地人叫做“龙头地”。半岛最前端是一处高高的台地,当地人称“龙珠”,约有3600平方米,汉代遗址正是在“龙珠”台地发现的。
文博专家为何选择此地进行普查?带队的广西博物馆研究馆员兰日勇告诉记者,古时陆路交通不便,人们的迁徙、聚居主要沿着水路展开。大江大河由此成为文明摇篮,远
石器时代的贝丘遗址,近至历朝历代的古城,沿江都有分布,在江河交汇处尤为明显。
普查队一到龙州,就在地图上注意到了这个三江口,于是乘船直奔半岛而来。登岛后,听村里老人说“龙珠”台地旧时称“庭城”,壮语又称“夯城”(意为“尾城”),半岛
对面的江岸称“江城”。这个半岛一直以来都被当地视为“风水福地”,岛上还发现了清道光、光绪年间的墓葬。
台地顶端是村民陆国武的自留地,他最近新挖了一个蓄水池,刨出的土方堆在池边,里面混杂着不少碎瓦片,他也没在意。普查队翻检这些碎瓦,发现了汉代的板瓦、筒瓦
陶罐等残片。
汉瓦遗存:
可能曾存在大型古建筑
在发现的汉瓦残片中,最大的一块残片是绳纹板瓦,约有2.2厘米厚,火候较高。兰日勇介绍说,这种形制的汉瓦是用于官署、衙署等建筑,普通民居是用不上的。而从其他
筒瓦、陶罐残片也可判定,这里在汉代可能曾存在过大型建筑。
在台地边缘,顺着专家指点,记者看到了约0.5米到1.7米的文化层堆积,里面夹杂着不少碎瓦。在一处松动的土层中,专家随手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