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考古发现 >> 考古历史 >> 正文
考古专家认为长宁东汉古
中国考古专家将赴肯尼亚
复旦专家:DNA辨别真假曹
专家绘曹操后裔迁移图 
复旦专家提取遗骨DNA 修
圆明园专家赴美寻宝 发
专家解读“曹操墓葬”认
社科院今日将披露12人专
专家赴安阳考察曹魏大墓
考古专家团在河南安阳考
最新热门    
 
专家称曹操高陵周围还有大墓正在挖掘(图)

时间:2010-1-5 12:53:03  来源:羊城晚报
0年)正月病逝于洛阳,二月,灵柩运回邺城,葬在了高陵,即曹操在《遗令》中所强调的“西陵”。关于安葬这件事,史料也有明确记载。《三国志·魏书·贾逵传》记载:“太祖崩洛阳,逵典丧事。……遂奉梓宫还邺。”《三国志·魏书·夏侯尚传》记载:“太祖崩于洛阳,尚持节,奉梓宫还邺。”《三国志·晋书·宣帝纪》记载:“及武帝薨于洛阳,朝野危惧。帝(指宣帝司马懿)纲纪丧事,内外肃然。乃奉梓宫还邺。”从这些历史文献看,其丧礼举办既有主持人,又有护灵者。潘伟斌副研究员认为,当时曹操虽然提倡“不封不树”的薄葬,但其葬礼还是按照汉代的丧葬礼仪进行的。他的去世,是魏国和东汉的大事、国事。当时汉代的附属国和与汉庭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应该会派来使者参加吊唁,出席葬礼。老百姓也有不少人为其送葬。关于这一点,曹操第三子曹植的《诔文》中有清楚记载:“兆民号啕,仰愬上穹”、“群臣奉迎,我王安厝。窈窈弦宇,三光不入。潜闼一扁,尊灵永蛰。圣上临穴,哀号靡及。群臣陪临,伫立以泣”。潘伟斌强调,其丧葬议程,是公开的、按照制度有序进行的。

    有关出殡时的情景,曹操的儿子曹丕在其《为武帝哀策》一文中有生动描写:“卤薄既整,三官骈罗。前驱建旗,方相执戈。弃此宫廷,陟彼山阿。”也就是说殡殓时,采用了高搭灵棚、卤薄齐整的礼仪;出殡时更是在上饰羽葆的辒辌车(丧车)前,排列有送葬的节、挽歌、鼓吹、幢、麾、曲盖、介士(手执武器仪仗的武士)等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因此,潘伟斌指出,从这些描述来看,说明当时曹操应该是公开安葬的。这样轰动天下的大事是不可能秘密处理的,《三国志·晋书·宣帝纪》上也清楚地记载了当时的情景,“及武帝薨于洛阳,朝野危惧”。

    潘伟斌说,南朝齐代著名诗人谢脁(464-499年)在《同谢咨议铜雀台诗》中就曾写道“穗帷飘井干,樽酒若平生。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在《铜雀悲》中他又写道:“落日高城上,余光如穗帷。寂寂松林晚,安知琴瑟悲。”根据此诗,有人认为他应到过铜雀台,甚至到过西陵。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曹操葬在西陵这一问题上是没有怀疑的。

    “魏武王常所用”为证

    随葬品符合薄葬思想

    帝王陪葬竟只用石圭?这正是曹操的遗令

    此次大家质疑的焦点之一,便是出土的大量刻有“魏武王常所用”的物品,真的就是曹操“常所用”的?它们如何能证明墓主人就是曹操?

    古文字和考古学专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郝本性先生说,这些文字都是当时使用的汉隶,俗称“八分体”;曹操当时确实经常赏赐物品给大臣以笼络人心,但给一个大臣的赏赐不可能有成批成批那么多,“连‘慰项石’这样的枕头也赏赐给大臣?这是不可能的。”

    针对有网友说周亚夫就是因为收集了一些武器准备陪葬用而被处死的说法,潘伟斌副研究员反问对方:为什么他会因为这些兵器而被处死呢?既然贵为三公的周亚夫因为收集这么一些武器随葬就被处死了,那么,又有谁敢收集这么多曹操的武器用来随葬而不怕被处死的?

    针对有的网友认为“‘曹操高陵’出土的石牌更像是仓库里的说明牌,而不是墓葬所用的物件”,潘伟斌指出,此次出土了大量石牌,总数近60枚,集中出土于后室的南侧室,这些侧室就是曹操陵墓的仓库,这些铭牌正是仓库内随葬物品的清单,这种东西有一个专有名词———“遣册”。

    在潘伟斌出示的石枕照片中,记者发现了“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字样。为什么这些文字却又是刻在石枕上,而不是刻在另外的石牌上的呢?潘伟斌的解释是,曹操生前有头疼病和颈椎病,“慰项石”可能和治疗疾病有关,并不是平时使用的枕头。“慰项石”不是通俗用语,包括那些铭牌上的许多文字,连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