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考古发现 >> 考古历史 >> 正文
华夏地理:马未都说大英
古铜都再现大型古代冶炼
最新热门    
 
马未都再次质疑曹操墓论证过程 刘庆柱回应

时间:2010-1-7 11:32:15  来源:新华网

    论证过程是否严谨?

    [背景]2009年12月27日上午10时许,有媒体“疑似”发现魏武大帝的墓。两个小时后,在没有提出新证据的情况下,发布了确认消息。这引起了一浪高过一浪质疑声。随后,河南省文物部门紧急召开考古发掘说明会,组织专家回应了各方质疑。

    记者:河南方面在组织专家回应质疑的过程中,由于持质疑态度和持确认态度的专家学者们观点不一,给公众造成了论证过程不严谨甚至专家“打架”的印象,这种现象正常吗?

    马未都:河南方面的回应我看了,我觉得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探讨,但唯一不能探讨的是程序,应该尽快说清楚。河南说国家文物局组织过两次论证会,论证会都是由哪些人参加的,公布出个详细名单来,让大家知道是怎么论证的。这么大的文化事件,没有严谨的程序,就不能确保结果的公正性。所有的资料应该一次公布完毕,经得起大家问。我觉得论证过于草率了,低估了公众对曹操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一开始的新闻发布会上,称刻有‘魏武王’的石牌石枕都是从盗墓分子手中缴获的,过了两天又有一个叫尚金山的出来说,刻有‘魏武王’的石牌是他亲手从墓中出土的,这就有点前后矛盾了,像“闹剧”了。现在又解释说,出土石牌是59块,8块带字的,这就更加莫名其妙了,为什么铁证不一次公布完?这些石牌是一窝出土的,还是零散的、到处捡来的?别人问什么,你拿出来什么,我觉得有遮掩的嫌疑。

    记者:目前社会上对论证程序质疑仍然很多,如何看待他们的意见?

    刘庆柱:据我所知,2009年11月9日和13日,河南省文物局曾委托国家文物局两次组织专家对考古成果进行论证,专家们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历史所和北京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科研单位,不全是搞考古的,历史学、古文字学、体质人类学相关学科都有。论证形成了专家意见,论证过程河南的文物部门应该有记录。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时,我作为专家组的专家发了言。

    考古是一门严谨的科学,需要有“阶段性”科学成果,更需要不断丰富、发展。这个墓是2008年12月开始发掘的,发掘前后历经一年时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很正常。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关强明确表示要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不给个名目怎么申报?怎么保护?

    当然,公布阶段性成果并不排除学术争鸣,相关学者都可以对阶段性成果发表不同意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促进对方多思考。像二里头遗址、殷墟、秦始皇陵等,学术上都有许多争议的焦点,很多东西定不了性,有时还会遇到颠覆性的问题,这些都可以不断修正,我们的认识正是这样不断前进的。

    在大家的热议里,我们也意识到有一些教训需要总结,特别是在将考古成果与公众接触时,怎样做好宣传、怎样让大家充分理解认识,怎样普及考古知识?这确实是一个新课题,特别是今后涉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需要与媒体配合时,应首先做好宣传、引导的预案,特别是要做好文物考古知识的普及工作。

    从学科的角度看,曹操高陵的发掘和认定工作肯定有不足的地方,但这都是学术问题,但不能把学术问题“政治化”,说是什么曹操版的“周老虎”。把非社会的问题炒作成一个社会问题,这有点过了。

    是否曹操墓,谁说了算?

    [背景]此次发布曹操高陵认定消息的,是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孙英民。

    记者:基于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说法千百年来流传甚广、近年来省际间争挖曹操墓的事情不断见诸报端,因而公众中产生了一种声音,认为此次新闻发布不权威、认定不权威,这样的发现该不该有国家层面的声音?

    马未都:如果这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