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考古发现 >> 考古历史 >> 正文
乾隆阅兵图将在香港拍卖
香港爱国人士杨铨捐献的
抗战期间鲁迅在香港、新
香港一舞女 以吻换邮票
香港警察为何习惯拜关公
香港著名历史建筑大夫第
两岸四地学者在香港纪念
抗日名将蔡廷锴故居成为
香港发现远古人类活动遗
最新热门    
 
香港屯门扫管笏遗址发掘获重要成果

时间:2010-2-26 12:46:30  来源:不详
钩和篾刀等。该阶段新出现的水晶玦及水晶原料、碎屑和夔纹陶,在I区的地层中未发现,显示了广东地区东周时期较明显的文化特征。

    从出土文化遗存分析,东周时期的活动面仍以加工玦类器为主。但其作坊规模更大,玦的品类增加,出现了水晶质的玦。同时,从遗址中发现的较多的石范的半成品、成品和残器来看,当时也加工冶铸青铜武器和工具的石范。虽然没有发现明确的与青铜冶炼有关的遗迹现象,但进一步研究其冶金铸造工艺,将可为探讨岭南地区青铜铸造技术的扩散与社会发展等问题提供一组有明确层位及共存物的研究资料。

    是否当时也在此进行过冶金铸造活动,尚需更多的发现来说明。

    汉代的文化层只在少数探方中有小面积的分布,但最重要的是发现了一座墓葬(M6)。该墓上部被破坏,为长方形竖穴土坑状,未见葬具和人骨。墓内填土为灰褐色沙土。随葬品包括铁斧、青铜盘、青铜耳杯各1件,玉玦2件。玉玦分置两边,相距约30厘米。两件玉玦均制作精美,从出土位置看应属于配套的一对耳饰。扫管笏汉墓是继1955年李郑屋汉墓发现以来,香港地区汉代考古的又一次较重要发现,对于扫管笏遗址和香港汉代文化的研究,对香港和内地古代文化关系的研究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明(清)代文化遗存,除地层外主要是墓葬。墓葬主要分布于I区南部和II区中、南部。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向以西南-东北向为主,东南-西北向次之。多数人骨架保存极差,仅个别铺垫石灰的墓,骨架保存稍好。普遍以木棺作葬具。随葬品包括陶瓷器、铜钱、铜簪、戒指、铁刀、铁镰、铁剪等。陶瓷器随葬品,均放置于脚下。最常见的是在两个瓷罐之上扣两个瓷碗组成两套4件组合,多数在一件罐内放置稻米,另一件不见遗存。

    香港古代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在华南地区考古学研究上占有重要地位。该次扫管笏遗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了不同时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古代人类文化遗存,反映出扫管笏遗址文化内涵的丰厚及长久的延续性,为我们深入解读不同时期香港地区古代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线索,更为我们认识香港与华南大陆间的文化关系及其在华南考古学上的重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