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考古发现 >> 考古历史 >> 正文
河南公布二00八年五大重
最新热门    
 
二0一0年新疆吐峪沟石窟考古新收获

时间:2011-01-31 11:07:32  来源:不详

 

    吐峪沟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吐峪沟乡,东经89°33′,北纬42°51′。吐峪沟地处火焰山中,南邻洋海坎,北通苏贝希,是连通火焰山南北的重要通道之一。石窟始凿于公元4-5世纪,分布在沟内东西两侧的断崖上,约有洞窟近百座,为新疆东部开凿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遗址群,是研究佛教石窟寺艺术由西域向内地传播的关键节点,学术意义重大。

    自19世纪中叶起,外国探险家就涉足吐峪沟石窟,如俄国雷格尔(A. Regel)、罗波洛夫斯基(V. I. Roborovsky)、科兹洛夫(P. K. Kozlov)、克莱门兹(D.A. Klemenc),德国第二次新疆考察队(即普鲁士皇家第一次新疆考察队),英国斯坦因(A. Stein),以及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的橘瑞超和野村荣三郎等,从吐峪沟盗掠了大量珍贵的文物。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学者也曾对吐峪沟做过零星的考察,但总体来说,调查与研究工作还处在初步阶段。

    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等多方面的原因,遗址损毁比较严重,总体情况极不乐观,亟待科学有效的抢救保护。为配合丝绸之路(新疆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危岩加固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吐鲁番研究院、龟兹石窟研究院组成联合考古队,于2010年开始对吐峪沟石窟进行保护性发掘。

    本年度发掘工作分春、秋两季进行。春季发掘区域为沟东区北部石窟群和一处地面佛寺。秋季为沟西区北部。发掘面积总计约2500平方米。除了洞窟之外,还清理出许多重要的窟前遗迹(包括窟前殿堂、地面、门道、阶梯等),新发现壁画面积总计约200平方米,出土了数以千计的文书残片,还有绢画、木器、石器、陶器、雕塑、文具、生活用品等,收获颇丰。

    沟东区北部窟群遗址共清理洞窟56处,包括礼拜窟、禅窟、僧房窟,以及其他配套生活设施等。最重要的发现为一处塔殿遗址。该遗址系在山坡上垂直向下凿出一中心柱,再以土坯包砌或垒砌而成。中心柱正面塑大型立像,现残存背屏及莲座。背屏、莲座上尚存用于支撑立像的柱洞。左、右、后为拱劵顶甬道。背屏残存的情况表明,立像高度至少超出甬道顶部1米。根据上世纪初期西方探险家所留下的图片资料,可知中心柱之上还有一座两层基座的覆钵塔。这种上修佛塔,下建塔殿的形制十分独特,在敦煌257窟南壁北魏壁画中可以找到这种塔殿建筑近似的图像,而实例目前似乎仅在交河古城及吐峪沟有所发现。塔殿左右甬道壁画主体为一佛二菩萨像,其余部分绘千佛、供养人和供养比丘像。后甬道内壁下层绘八菩萨像,外壁因包裹一层泥浆,壁画内容尚不明。塔殿地面铺青砖,尺寸约42×42厘米。塔殿前室门道前有台阶。

    塔殿下面一层为面阔三间的殿堂,明间三壁绘有壁画。殿堂地面也有铺砖痕迹。从墙体及倒塌堆积的情况,我们推测殿堂的屋顶可能为棚架结构。塔殿南侧为一组上下两层结构的禅窟、僧房窟(该窟在后期有过多次改造)。塔殿上层,即佛塔后部为一组禅窟、僧房窟。值得注意的是,在最高一层的僧房窟前发现有方形殿堂建筑。在多处洞窟前还清理出门道、台阶等重要遗迹,对了解建筑群的布局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发现多处洞窟改建、维修,乃至封闭等迹象,对于解决吐峪沟石窟部分洞窟开凿次第、洞窟组合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线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