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考古发现 >> 考古历史 >> 正文
内蒙古发现最大型史前蜘
内蒙古和林格尔鸡鸣驿北
内蒙古赤峰魏家窝铺红山
中蒙联合考古队在蒙古国
内蒙古魏家窝铺红山文化
内蒙古发现3处辽金时期
中蒙联合考古队在蒙古国
内蒙古青铜器时代二道井
内蒙古赤峰市魏家窝铺遗
辽都故地内蒙古巴林左旗
最新热门    
 
内蒙古巴林左旗辽祖陵陵园“黑龙门”址与四号建筑基址

时间:2011-04-23 11:19:51  来源:不详

 

 

    祖陵是辽代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陵寝之地,始建于天显二年(公元927年),毁于金兵侵占辽祖陵陵园的天庆十年(公元1120年)。祖陵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石房子嘎查西北的山谷中,东南有奉陵邑祖州城。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从2007年起,为了配合对辽祖陵大遗址保护规划的制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二工作队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考古队,持续对辽祖陵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先后发掘了一号陪葬墓、龟趺山建筑基址、甲组建筑基址等。2010年7~10月,我们发掘了黑龙门址(即一号门址)和四号建筑基址,取得了十分重要的新收获。

 

    一、黑龙门遗址(一号门址)

    辽祖陵陵园四面环山,仅在临近祖州城的东南向,有一个狭窄通道,筑有一个陵门,我们称为一号门址。《辽史·地理志》载“太祖陵凿山为殿,曰明殿。殿南岭有膳堂,以备时祭。门曰黑龙。” 由此可定一号门址即《辽史》所载之“黑龙门”。“黑龙门”两侧山势陡峭,形如阙楼。峭壁之间80余米,其间建有雄伟的陵门城楼建筑。“黑龙门”由门道、墩台、陵墙、慢道、涵道等和高大的城楼建筑组成。

    “黑龙门”保存较为完整,城门主体应为一门三道建筑,即两个墩台分隔出三门道;城门两侧连有石头包砌的夯土陵墙,东端陵墙内侧(北面)有慢道;门道、墩台和陵墙上面均有高大的城楼建筑。“黑龙门”南侧呈“一”字形,仅东墙最东端沿自然山体地势略向北内收;北侧则呈“凹”字形,城门部分窄于两侧陵墙。西陵墙南北宽达24米,而墩台南北仅宽18.3米。

    “黑龙门”应有东、中、西三个门道,现存东、中两个门道,保存较好。门道均采用梁架木结构,东西两侧下铺有石地栿,其上置木地栿,木地栿上有卯口,上插13或14根排叉柱。这种门道基础结构为中原汉唐宋诸朝所不见,独具特色。门道中部有保存完好的将军石和门砧石,原来应设双扇版门。门道内中部略高,两端略低。门道内地面残存烧毁的木质建筑构件和铁门钉、铁铺首衔环等。东门道(门道1)进深18.75米(以西地栿石南北端为界),东西宽4.68米(地栿石内壁之间),地面主体铺平砖,残缺较多,门砧石南侧残存三排细石板,北部东侧地面发现车辙遗迹。中部地面距东墩台顶面高5.7米。门道南口外有坡状慢道,坡度约17°左右,两侧有折角护坡,整体呈五边形,别具特色。 慢道铺砖均“露龈”,中间连接门道的矩形慢道南北长7.5米,东西宽4.68米,铺立砖为主,局部铺平砖;护坡则均铺平砖。中门道(门道2)大体居于整个陵门豁口的中央,南北进深18.3米(以南北的封边砖,即线道为界),东西宽中部为5米,南端约5.2米(北端不详),中部地面与东门道地面平齐。地面全部铺置长方形沟纹砖,沟纹朝上,两侧门垛下砌条石。门道南口外慢道形制同东门道,铺砖均“露龈”。中间矩形慢道南北长7.8米,东西宽5.14米。西门道已被现代冲沟所破坏殆尽,原来此处下面存在一个排水涵洞,水道尚存。水道现宽约3米左右。因现存积水,故深度不详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