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考古发现 >> 考古历史 >> 正文
古生物学家发现巨虾化石
科学家新解罗布泊之谜:
科学家测出17座隔绝于世
意大利考古学家找到头骨
意大利考古学家称找到《
科学家研究发现:“胡桃
专家发现《蒙娜丽莎》原
意考古学家寻找《蒙娜丽
科学家发现1.2亿年前灭
考古学家赴四川探寻成吉
最新热门    
 
科学家发现古代水稻“绿色革命”:矮化育种

时间:2011-06-10 11:32:33  来源:不详

日本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人类在大约一万年前开始驯化水稻时,就选择出了一个与高产有关的重要基因,尽管他们对现代[注: 时间名词欧美所指的时间跨度为:公元后1936年(1936 AD) - 公元后1968年(1968 AD)[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现今这个时代;我国历史分期上特指1919年五四运动到现今这个时期;有时也指]遗传学一无所知。

这个基因叫做半矮秆基因1,它使水稻长得较矮,从而能结出更多谷粒,并且抗倒伏的能力更强。围绕这个基因进行的水稻矮化育种,是20世纪中期全球第一次绿色革命的关键内容。

科学家此前已经发现,半矮秆基因1制造的酶影响[注: 影响(之一)yǐngxiǎng【work in concert with;support by coordinated action】∶呼应;策应内外影响,同恶相成。]着水稻茎叶的生长。日本名古屋大学的植物遗传学家松冈信领导的研究小组报告说,他们通过实验观察[注: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观察时运用外部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形态的一种计划性和目的性很强的自觉感受活动。]半矮秆基因1的各种突变版本制造酶的能力,发现其中一个古老的突变与水稻的矮秆特性密切相关。

分析显示,这个突变在粳稻中常见,在籼稻不同品种中的分布则没有那么广。而在水稻的祖先——普通野生稻中,不存在这个突变。这意味着,这个突变可能是在水稻驯化的过程中被选择出来的,起初只存在于粳稻中,后来通过杂交进入了籼稻。相关论文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上。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植物考古学家多里安富勒说,这一发现与中国华北等地的早期稻作考古记录相符。他认为,野生水稻生长在深水中,稻秆较高是有利的,而古代人类在浅水中种植水稻,可能无意中选择了稻秆更矮的品种。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植物遗传学家苏珊麦库奇则提出,由于矮秆品种产量更高、抗倒伏性能更好,古人可能有意选择矮秆特性,从而选择出了半矮秆基因1的这个突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