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考古发现 >> 考古历史 >> 正文
江苏淮安发现一批汉代文
满汉全席源自淮安说
最新热门    
 
淮安清口水利枢纽工程考古项目有重大发现——明清时期天妃坝今露真容

时间:2012-3-1 9:37:35  来源:不详
祠遗址现场看到,一段由砖石砌成的构筑物从黄土中显露出来。

    据考古人员介绍,这就是他们刚发掘出的一段长40多米的明清时期的天妃坝坝体。坝体保存较为完好,为砖石结构,工程坚固,气势恢宏。坝体顶层为条石,下面为六层砖工,再下面又是多层条石。因坝体处于公路下方,且下部为黄淮泛滥时期沉积的泥沙,存在塌方的危险,因此目前只发掘了三米多深。

    淮安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尹增淮告诉记者,正在发掘的惠济祠遗址南北长120米,东西宽80米。经勘探,已初步确定了大殿、篆香楼、三清阁的大致布局。现在已出土了一些柱础、琉璃构件、板瓦、筒瓦及龙纹、狮纹瓦当等物品。

    在不远处的顺黄坝遗址现场,考古人员在坝体迎水一面清理出了埽工、石工遗迹。不过,为了防止被风化,他们用塑料布将遗迹遮盖起来。据介绍,埽工主要用芦苇和土堆砌而成,先铺一层芦苇,然后在上面垫一层土,芦苇层与土层相互叠加,如同砌墙一般。埽工层层堆积,错落有致,严严实实,外观呈坡状。

    考古人员表示,此次发掘清理出的天妃坝坝体、埽工、石工等遗迹保存较为完好,为研究古黄河在淮安地区的历史变迁、古代水利工程[注: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的建造方式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对于推动大运河申遗意义重大。


    相关链接

    惠济祠又名天妃庙、铁鼓祠、奶奶庙。始建于明代正德三年(1508年)。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第一次南巡,建行宫于祠左,因命重修,仿内府坛庙式,火珠耀日,飞阁凌空,虽在郊原,而有皇居之美,并立碑记事。文革中,惠济祠被毁。现仅存乾隆御赐重修惠济祠碑一通。碑高4.8米,底宽1.63米,座宽1.38米。清代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二月,乾隆第二次南巡再次临幸,赋七律一首,并用行书书写,背面刻乾隆御书749字碑文。此碑现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京杭大运河文物遗存。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