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考古发现 >> 考古历史 >> 正文
河南洛阳发掘一处大型宋
河南淅川坑南遗址
河南郑州老奶奶庙遗址暨
河南老奶奶庙遗址考证获
河南滑县宋代古船发掘将
河南禹州闵庄钧窑遗址发
河南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
河南偃师发掘出3600年前
河南淅川坑南遗址考古发
河南济源发现明嘉靖《御
最新热门    
 
河南淅川龙山岗遗址

时间:2012-3-19 16:55:58  来源:不详
代晚期(朱家台文化)人们向河边倾倒垃圾而形成的倾斜地层。古河道直到汉代以后才被逐渐填平。根据钻探情况,我们在堤防的中部和西北部各开探沟一条(TG1、TG2),在堤防的东南端和西北端各开探方一个。钻探和发掘表明,堤防东南端起于古河道转弯处,西北端止于遗址西北部。长约166.6米,宽14—28米,东南端宽,西北端窄。方向135度。从TG1剖面来看,其建筑结构为:剖面呈梯形,上窄下宽,中间为宽约4.4米的主体,主体内外两侧为护坡。主体共分6层,每层厚度为0.15---0.3米不等,结构致密,应经过夯打,但没有发现明显的夯窝。内护坡根据土色共分11大层,每大层内又可分出若干小层,小层厚约6厘米。外护坡根据土色共分8大层,其中最外三层内含沙量较大,且含有较多的螺壳碎末,应是后来对堤防外侧的加固和修补。主体及护坡建筑用土主要取自当地三种颜色的原生土,外护坡最外三层用土可能取自当时堤防外的於土。TG2剖面情况和TG1基本相同。在TG1内,我们发现堤防的内护坡压在F93倒塌堆积之上,F93保存相对较好,从该房址出土的器物来看,应为仰韶时代晚期(朱家台文化);同时发现有仰韶时代晚期遗存叠压在内护坡上。说明该堤防应始建于仰韶时代晚期(朱家台文化)。在堤防东南端所开的探方T4463内,发现有石家河文化的灰坑H541打破堤防主体,这或许说明,至石家河文化时期,堤防已不被人们所重视。根据堤防所处位置及当时聚落环境,我们初步认为其主要起到防洪作用。


    房址主要分布于遗址的中西部和北部,均为地面式建筑,有圆形和长方形之分,共发现72座,其中圆形房址32座,其余多为长方形双间房址。F93是这一时期保存最好的一座长方形房址。长10.6米,宽6.8米。残存的外墙厚0.45米,残存最高处高约0.37米。共分南北两间,每间都有一个火塘,火塘四周均有围埂,在火塘四周发现有生活用陶器,种类有缸、带流盆、夹砂小陶罐、大口罐、泥质红陶杯等。南间发现门址两个,其中南门址保存相对较好,呈内宽外窄的喇叭形,内宽0.6米,外宽0.55米,门道内侧有一道顺着墙的槽,宽约4厘米,深7厘米,应是门槽,初步推测原来应安装有可以左右活动的门,类似的门址在湖北枣阳雕龙碑遗址也有发现。东门址从残存现状来看,结构和南门相似。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发现了三座大型分间式房屋,分布于遗址中西部,面积较大,规格较高,在汉水中游同时期文化遗址中非常罕见,应是当时的公共用房(见本报2009年10月23日4版)。灰坑77个,有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等。沟2条,一条位于遗址中西部(G4),呈东北—西南走向,一条位于遗址东北部,呈东南---西北走向(G12)。在G12底部发现一组大型石器,共3件堆放在一起,其中1件(G12:2)石斧长35厘米,刃宽12.5厘米。
    祭祀坑位于遗址现存范围的西部。共发现埋藏猪下颌骨的坑7个。每个坑内埋葬的猪下颌骨数量不等,有的还有用火烤过的痕迹。这些祭祀坑所在的区域地势高于其它区域约1米,应为祭祀区,面积约600平方米,是用纯净黄土铺垫而成,厚约1米。


    墓葬位于遗址南部高岗地带。本次发掘我们在此处开探方2个,发掘屈家岭文化墓葬1座,瓮棺葬2座。20世纪60年曾在该区域发掘仰韶期墓葬4座,瓮棺葬5座;屈家岭文化墓葬18座,瓮棺葬20座。由此可见,这里应是一处由仰韶时代晚期(朱家台文化)延续至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墓地。该墓地在埋葬习俗等方面较为一致,葬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